虎山擅胜阁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

王士禛

虎山桥畔尽层松,掩映寒流古寺红。
却上重楼看邓尉,太湖西去雨濛濛。

拼音

hǔ shān qiáo pàn jìn céng sōng,yǎn yìng hán liú gǔ sì hóng。
què shàng chóng lóu kàn dèng wèi,tài hú xī qù yǔ méng méng。

注释

  1. ​​邓尉​​:苏州邓尉山(《吴郡志》”汉邓尉隐此”),以梅花著称。
  2. ​​擅胜阁​​:虎山名胜(《光福志》”擅胜阁在虎山巅”)。
  3. ​​寒流​​:指太湖支流(陆龟蒙《太湖叟》”寒流细绕碧峰前”)。

译文

虎山桥边层层松林延伸到尽头,掩映着寒冽溪流与红墙古寺。
本想登上高楼远眺邓尉山景,却见太湖西去方向烟雨迷离。

背景

本诗作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春,王士禛64岁任刑部尚书时游历苏州所作。诗人因雨阻未能前往邓尉山赏梅,于虎山擅胜阁远眺,以”层松古寺”的实景起笔,通过”欲看不得”的遗憾与”太湖烟雨”的苍茫,展现对吴中山水的向往与天意难违的怅惘。

赏析

  1. 色彩构图​​
    (1)”层松”的墨绿与”古寺红”形成冷暖对比;
    (2)”雨濛濛”的灰调统摄全景,强化阻隔感。
  2. ​​空间设计​​
    (1)近景:”桥畔松林”的垂直纵深;
    (2)远景:”太湖烟雨”的水平延展。
  3. ​​炼字艺术​​
    (1)”尽”字写松林绵延,”掩映”状光影交错;
    (2)”濛濛”叠词既拟雨态,又寓望眼欲穿之情。

评价

  1. 当世评点​​
    (1)朱彝尊赞”寒流古寺”:”七字具吴中画意”;
    (2)赵执信批评”雨濛濛”过俗,”未若含蓄”。
  2. ​​后世定位​​
    (1)《清诗别裁集》列为”康熙纪游诗上品”;
    (2)钱仲联指出此诗体现”神韵派以阻隔写向往的独特手法”。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