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纪伯紫隐居

王士禛

闲踏春泥著屐来,烟波百曲孝侯台。
柴门径僻少人迹,门外野棠花乱开。

拼音

xián tà chūn ní zhuó jī lái,yān bō bǎi qǔ xiào hóu tái。
chái mén jìng pì shǎo rén jì,mén wài yě táng huā luàn kāi。

注释

  1. 纪伯紫​​:纪映钟,字伯紫,明遗民(《清史稿·遗逸传》)。
  2. ​​孝侯台​​:南京周处读书台(《建康实录》”周处字子隐,谥孝侯”)。
  3. ​​野棠​​:甘棠,喻隐士高洁(《诗经·召南·甘棠》)。

译文

悠闲地踏着春泥穿着木屐而来,绕过烟波缭绕的孝侯读书台。
柴门前的幽径罕有人迹,唯有门外野棠花肆意盛开。

背景

本诗作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春,王士禛51岁任詹事府少詹事时访南京遗民纪映钟所作。诗人以”踏春著屐”的闲适姿态开篇,通过”烟波百曲”的寻访曲折与”野棠乱开”的自然野趣,在”柴门人稀”的隐逸场景中,展现对明遗民气节的敬重与对朴素生活的诗意礼赞。

赏析

  1. 动静相生​​
    (1)动态:”踏泥””绕台”的访客行迹;
    (2)静态:”柴门””野花”的隐者环境。
  2. ​​象征手法​​
    (1)”孝侯台”喻遗民忠贞,”野棠花”比隐士风骨;
    (2)”乱开”的野趣反衬”少人迹”的孤高。
  3. ​​炼字艺术​​
    (1)”闲”字定全诗基调,”曲”字写寻幽之趣;
    (2)”乱”字状花势蓬勃,暗含对自由生命的赞叹。

评价

  1. 当世评点​​
    (1)朱彝尊赞”野棠乱开”:”五字尽得陶韦神髓”;
    (2)赵执信批评”孝侯台”典僻,”有违性灵”。
  2. ​​后世定位​​
    (1)《清诗别裁集》列为”康熙访隐诗典范”;
    (2)钱仲联指出此诗体现”神韵派以俗景写雅怀的突破”。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