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阔无人境,狮林悟鹤林。
苔衣何日长,池水向来深。
石澹晚秋色,云闲太古心。
风松露竹外,更有寂寥音。
拼音
kōng kuò wú rén jìng,shī lín wù hè lín。
tái yī hé rì zhǎng,chí shuǐ xiàng lái shēn。
shí dàn wǎn qiū sè,yún xián tài gǔ xīn。
fēng sōng lù zhú wài,gèng yǒu jì liáo yīn。
注释
- 石谷:王翚,字石谷,清初画家(《国朝画征录》)。
- 狮林鹤林:苏州狮子林与镇江鹤林寺,代指禅意山水(倪瓒《狮子林图》)。
- 太古心:远古纯朴心境(《庄子·天地》”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译文
这空阔的画境不见人踪,观狮子林如悟鹤林禅机。
青苔何时悄然爬满石壁?池水自古便这般幽深。
山石晕染着晚秋淡色,浮云悠闲似太古初心。
风过松枝露滴竹叶之外,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寂寥之音。
背景
本诗作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翁方纲30岁观王翚山水画作后题咏。诗人以”空阔无人”的画境开篇,通过”苔衣池水”的微观细节与”云石风松”的宏观气象,在”寂寥音”的玄妙收束中,展现对文人画禅意的深刻理解与对永恒自然的哲学思考。
赏析
- 画境转化
(1)视觉:”苔衣”的细微与”池水”的深邃形成空间张力;
(2)听觉:”寂寥音”将视觉艺术升华为通感体验。 - 时空交织
(1)时间:”何日长”的疑惑与”太古心”的永恒对话;
(2)空间:”狮林”的人造园林与”鹤林”的自然禅境互文。 - 炼字艺术
(1)”悟”字点明观画顿悟,”澹”字写石色冲淡;
(2)”更”字递进,揭示超越形色的精神境界。
评价
- 当世评点
(1)钱载赞”太古心”:”五字摄石谷画魂”;
(2)袁枚批评”寂寥音”过玄,”有违性灵”。 - 后世定位
(1)《清诗纪事》列为”乾隆题画诗典范”;
(2)梁启超指出此诗体现”肌理派以学问入画的特色”。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