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江亭不见,峡势自回环。
古甃僧持钵,空林虎守关。
雨昏青石片,天削碧云湾。
童子榕窗里,应知客看山。
拼音
shù jiāng tíng bú jiàn,xiá shì zì huí huán。
gǔ zhòu sēng chí bō,kōng lín hǔ shǒu guān。
yǔ hūn qīng shí piàn,tiān xuē bì yún wān。
tóng zǐ róng chuāng lǐ,yīng zhī kè kàn shān。
注释
- 羚山寺:广东肇庆羚羊峡古寺(《肇庆府志》”羚山寺在峡口”)。
- 古甃:古井砖壁(《周礼·考工记》”甃之如井”)。
- 天削:形容山势陡峭如天工劈削(韩愈《南山诗》”或如帝王尊,丛集朝贱幼。虽亲不亵狎,虽远不悖谬”)。
译文
昔日江边的束江亭已无处可寻, 唯见峡谷山势依旧曲折回环。
老僧手持钵盂从古井边走过, 空寂山林中仿佛有猛虎镇守雄关。
雨幕昏蒙中青石板若隐若现, 陡峭山崖像劈开碧空云湾。
小童在榕树掩映的窗内, 想必知道我这客子正在眺望青山。
背景
本诗作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翁方纲36岁任广东学政时巡视肇庆所作。诗人以”束江亭湮没”的历史变迁起笔,通过”僧虎云石”的奇险意象与”榕窗童子”的生活细节,在”客看山”的收束中,展现岭南山水的雄奇风貌与士人巡行中的孤寂感悟。
赏析
- 岭南特色
(1)”古甃僧钵”的禅意与”空林虎关”的野性并存;
(2)”榕窗”点明热带植物特征,”碧云湾”写峡江地貌。 - 视角转换
(1)宏观:”峡势回环”的全景俯瞰;
(2)微观:”青石片”的局部特写与”童子窥窗”的戏剧性瞬间。 - 炼字艺术
(1)”削”字状山势险峻,”昏”字写雨雾迷蒙;
(2)”应知”以揣测语气拉近主客距离,余韵悠长。
评价
- 当世评点
(1)钱载赞”天削碧云”:”五字夺羚峡魂魄”;
(2)袁枚批评”虎守关”过险,”有违温柔敦厚”。 - 后世定位
(1)《清诗纪事》列为”乾隆岭南山水诗代表作”;
(2)梁启超指出此诗体现”肌理派以考据笔法写景的特色”。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