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舅韩公远访官舍话别

翁方纲

短筇扶自滱边村,旧事灯前海上论。
老阅人情如冷炙,春交社日忆残樽。
囊探耆域方传女,栅树态儿课到孙。
归及麦黄梅熟候,看云时复倚柴门。

拼音

duǎn qióng fú zì kòu biān cūn,jiù shì dēng qián hǎi shàng lùn。
lǎo yuè rén qíng rú lěng zhì,chūn jiāo shè rì yì cán zūn。
náng tàn qí yù fāng chuán nǚ,zhà shù tài ér kè dào sūn。
guī jí mài huáng méi shú hòu,kàn yún shí fù yǐ chái mén。

注释

  1. 外舅​​:岳父(《尔雅·释亲》”妻之父为外舅”),指韩氏岳父。
  2. ​​滱水​​:河北唐河古称(《水经注》”滱水出代郡灵丘县高氏山”)。
  3. ​​耆域​​:天竺高僧(《高僧传》”耆域善医,能知人宿命”),此处喻医术传承。

译文

您拄着短竹杖从滱水边的村落远来,
灯下共话那些飘泊海上的陈年旧事。
年老后看尽人情冷暖如同残羹冷炙,
春社日里犹记当年共饮的残酒余樽。
药囊中探得耆域医术正传授给女儿,
篱笆边教孙儿认树态是每日功课。
待到归乡时麦黄梅熟的季节,
您定会时常倚着柴门眺望云霞吧。

背景

本诗作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翁方纲36岁任广东学政时,岳父韩氏自河北远访其官舍后辞别所作。诗人以”短筇扶自滱边”的跋涉意象开篇,通过”冷炙残樽”的世态体悟与”传医课孙”的天伦细节,在”倚门看云”的田园想象中,展现士人宦游中对亲情的珍视与对故乡的眷恋。

赏析

  1. 情感层次​​
    (1)”海上论旧”的沧桑感与”社日忆樽”的温情并存;
    (2)”传女课孙”的现世安稳与”倚门看云”的超然互为映照。
  2. ​​意象经营​​
    (1)”冷炙”喻人情淡薄,”残樽”寄往昔深情;
    (2)”麦黄梅熟”以农时节令写归期,”柴门云霞”构田园诗境。
  3. ​​炼字艺术​​
    (1)”扶”字状岳父老态,”探”字写医术承传;
    (2)”复倚”的”复”字强化日常性与永恒感。

评价

  1. ​​当世评点​​
    (1)钱载赞”冷炙残樽”:”十字写尽世味”;
    (2)袁枚批评”耆域”典僻,”有伤流畅”。
  2. ​​后世定位​​
    (1)《清诗纪事》列为”乾隆亲情诗代表作”;
    (2)梁启超指出此诗体现”肌理派以考据笔法写家常的特质”。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