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竹二首·其二

翁方纲

向晓但烟雾,烟斜雾又横。
遥山近山影,一半不分明。

拼音

xiàng xiǎo dàn yān wù,yān xié wù yòu héng。
yáo shān jìn shān yǐng,yī bàn bù fēn míng。

注释

  1. ​​向晓​​:拂晓时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恨晨光之熹微”)。
  2. ​​烟斜雾横​​:化用杜牧《阿房宫赋》”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3. ​​不分明​​:呼应米芾”米氏云山”的朦胧画法(《画史》”山水古今相师,少有出尘格者”)。

译文

拂晓时分唯见烟雾弥漫,
烟丝斜飞时雾气又横向铺展。
远处与近处的山影交织,
竟有一半轮廓难以辨清。

背景

本诗作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翁方纲36岁任广东学政时,为同一幅墨竹画的远景补题。诗人以”向晓烟雾”的混沌意象开篇,通过”烟斜雾横”的动态交织与”山影模糊”的静态朦胧,在”一半不分明”的量化表述中,展现对水墨画”似与不似”美学境界的精准把握。

赏析

  1. 空间营造​​
    (1)时间:”向晓”限定晨光熹微的特殊时刻;
    (2)空间:”遥山近山”构建多层次景深。
  2. ​​墨戏趣味​​
    (1)”烟斜雾横”对应水墨画的泼墨晕染技法;
    (2)”不分明”暗合文人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理念。
  3. ​​炼字艺术​​
    (1)”斜”与”横”形成方向对抗,增强画面张力;
    (2)”一半”以数学精确性描述艺术模糊性,极具现代意识。

评价

  1. 当世评点​​
    (1)钱载赞”烟斜雾横”:”十字摄米家云山魂魄”;
    (2)袁枚批评”不分明”过晦,”未若诗贵清通”。
  2. ​​后世定位​​
    (1)《清诗纪事》列为”乾隆题画诗别调”;
    (2)傅抱石指出此诗体现”翁方纲将考据思维转化为艺术感知的独到眼光”。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