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须蛱蝶扑罗纨,想得杨家妹子看。
借问如何著风露,寒禽相并不知寒。
拼音
wèi xū jiá dié pū luó wán,xiǎng dé yáng jiā mèi zǐ kàn。
jiè wèn rú hé zhuó fēng lù,hán qín xiāng bìng bù zhī hán。
注释
- 马麟:南宋画家(《图绘宝鉴》”马麟,远之子,善画花鸟”)。
- 杨家妹子:杨皇后之妹杨妹子(《书史会要》”杨妹子工书画,宁宗朝掌内府书画”),南宋宫廷书画鉴藏家。
- 寒禽相并:指画中禽鸟依偎御寒(黄筌《写生珍禽图》”霜禽欲下先偷眼”)。
译文
何须蛱蝶去扑那华美的丝绢?
料想这画作定经杨妹子慧眼品鉴。
试问如何能画出风露的清韵——
看那相依的寒禽竟似不觉严寒。
背景
本诗作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翁方纲30岁任翰林院编修时,题咏南宋马麟花鸟画所作。诗人以”蛱蝶罗纨”的世俗审美反衬开篇,通过”杨家妹子”的艺术权威认证与”寒禽不知寒”的绘画神韵,在二十八字中展现对宋代院体画”写生入神”传统的深刻理解,反映乾嘉学者对古代书画的鉴藏趣味。
赏析
- 审美对比
(1)否定”蛱蝶扑绢”的浅表欣赏,肯定杨妹子的专业品鉴;
(2)”著风露”的技术追问与”不知寒”的艺术效果形成张力。 - 绘画神韵
(1)”寒禽相并”既写生物习性,更显画笔传神;
(2)”如何”二字将观画震撼转化为艺术思考。 - 炼字艺术
(1)”扑”字写蝶恋绢帛的俗趣,”想”字溯鉴藏源流;
(2)”著”字直指创作奥秘,”并”字状禽鸟相依神态。
评价
- 当世评点
(1)钱载赞”寒禽”句:”七字夺宋画精髓”;
(2)袁枚批评”杨家妹”过典,”有违诗家本色”。 - 后世定位
(1)《清诗纪事》列为”乾隆题画诗范本”;
(2)徐邦达指出此诗体现”翁氏以诗证画的鉴藏方法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