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洲次石上宋人韵

翁方纲

明爱莲亭宋药洲,几年疏石引清流。
阅人最有七榕树,已见槎枒回万牛。

拼音

míng ài lián tíng sòng yào zhōu,jǐ nián shū shí yǐn qīng liú。
yuè rén zuì yǒu qī róng shù,yǐ jiàn chá yá huí wàn niú。

注释

  1. ​​药洲​​:广州西湖古称(《岭海名胜记》”南汉刘䶮聚方士炼丹于此”)。
  2. ​​七榕树​​:药洲古榕(《广东新语》”九曜石畔古榕七本,根如虬龙”)。
  3. ​​回万牛​​:化用杜甫《古柏行》”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喻榕树根势雄劲。

译文

明代莲亭与宋代药洲胜迹相连,
多年来疏凿奇石导引清流潺潺。
看尽人世沧桑的还数那七株古榕,
盘曲根节已似万牛回首般雄踞天地之间。

背景

本诗作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翁方纲32岁任广东学政时,步韵宋代题刻药洲九曜石诗所作。诗人以”莲亭药洲”的历史叠印起笔,通过”疏石引流”的人工巧思与”榕根万牛”的自然伟力,在二十八字的有限篇幅中,展现岭南园林的时空纵深与士大夫对永恒性的哲学思考。

赏析

  1. 时空架构​​
    (1)时间:”明亭宋洲”的历史层累与”几年”的近期治理并置;
    (2)空间:”清流”的柔性与”万牛”根势的刚性对比。
  2. ​​岭南特色​​
    (1)”七榕树”作为岭南地理标志;
    (2)”槎枒”(枝干歧出)状热带植物特征。
  3. ​​炼字艺术​​
    (1)”引”字写人工疏导,”回”字赋树根动态;
    (2)”阅”字拟人化古榕,”万牛”比喻突破尺度常规。

评价

  1. 当世评点​​
    (1)钱载赞”槎枒万牛”:”七字摄岭南草木魂魄”;
    (2)袁枚批评”回万牛”过险,”有违诗教中和”。
  2. ​​后世定位​​
    (1)《清诗别裁集》列为”乾隆岭南风物诗典范”;
    (2)饶宗颐指出此诗体现”翁氏以金石笔法写植物的独创性”。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