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翠羽我所思,坛竹岩花自不知。
山寒地暖县低处,石冷泉飞月落时。
拼音
luó fú cuì yǔ wǒ suǒ sī,tán zhú yán huā zì bù zhī。
shān hán dì nuǎn xiàn dī chù,shí lěng quán fēi yuè luò shí。
注释
- 蕴斋:谢启昆号蕴斋,时任广西巡抚(《清史稿》)。
- 罗浮翠羽:代指岭南风物(《广东新语》”罗浮凤皇山多翠鸟”)。
- 县低处:指谢氏所在的低海拔官舍(《广西通志》”庆远府地卑湿”)。
译文
罗浮山的翠鸟是我心中所念,
祭坛边的竹岩野花却浑然不知。
高山寒处你所在的低地平暖,
冷石飞泉间正是月落时分。
背景
本诗作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翁方纲36岁任广东学政时,酬答友人谢启昆(时任广西庆远知府)的怀旧之作。诗人以”罗浮翠羽”的岭南意象起笔,通过”山寒地暖”的地理反差与”石冷月落”的时空定格,在二十八字中构建粤桂两地的诗意对话,寄托宦游士人对知己的深切思念。
赏析
- 空间对照
(1)广东:”罗浮翠羽”的热带生机与”坛竹岩花”的山野寂寥;
(2)广西:”山寒”与”地暖”的海拔温差,”石冷”与”泉飞”的动静交织。 - 情感表达
(1)”我所思”直抒胸臆,”自不知”以物衬情;
(2)”月落时”将空间距离转化为共时性思念。 - 炼字艺术
(1)”思”与”不知”构成主客情感反差;
(2)”飞”字写泉流动态,”落”字状月影沉静。
评价
- 当世评点
(1)钱载赞”山寒地暖”:”七字尽得岭南地气”;
(2)袁枚批评”坛竹岩花”过实,”未若空灵”。 - 后世定位
(1)《清诗纪事》列为”乾隆友情诗佳作”;
(2)钱仲联指出此诗体现”肌理派以地理考据入诗的特质”。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