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馀山果落松枝,自悟前身非画师。
闻道青精饭已熟,石厓缝合长青芝。
拼音
yǔ yú shān guǒ luò sōng zhī,zì wù qián shēn fēi huà shī。
wén dào qīng jīng fàn yǐ shú,shí yá féng hé cháng qīng zhī。
注释
- 青精饭:道家仙食(《神仙传》”王烈入太行山,见石裂,得青泥如饴,嚼之即青精饭”),喻隐士生活。
- 石厓缝合:典出《列子·汤问》”五山常随波上下,帝命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五山始峙”,此处指仙境奇观。
- 驯鹿:隐士伴侣(《埤雅》”鹿性警防,分背而食,以备人物之害”)。
译文
雨后山果从松枝坠落,恍然醒悟自己前世并非画师。
听说仙家的青精饭已炊熟,看那石崖正悄然合拢长出灵芝。
背景
本诗作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翁方纲38岁任广东学政时,为友人《雨亭驯鹿图》所作题画诗。诗人以”山果落枝”的自然细节起笔,通过”非画师”的自我解嘲与”青芝石厓”的仙境想象,在二十八字中构建出尘世与仙界的诗意对话,反映士人在宦游中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赏析
- 虚实相生
(1)实景:”雨果松枝”的写实与”驯鹿图”的二维艺术叠加;
(2)虚境:”青精饭”的传说与”石厓合缝”的奇幻交织。 - 身份反思
(1)”非画师”的顿悟暗含对文人画家身份的疏离;
(2)”闻道”二字将艺术欣赏升华为精神求索。 - 炼字艺术
(1)”落”字写果熟自然,”悟”字状突然觉醒;
(2)”缝合”赋予石崖生命感,”长”字状灵芝生生不息。
评价
- 当世评点
(1)钱载赞”石厓青芝”:”七字摄尽洞天福地”;
(2)袁枚批评”青精饭”过玄,”未若直抒性情”。 - 后世定位
(1)《清诗别裁集》列为”乾隆题画诗逸品”;
(2)王国维指出此诗体现”肌理派以学问造境的独特手法”。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