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林深水一湾,烟横月出海东山。
却凭淡墨青鸾尾,净埽清风五百间。
拼音
bì yù lín shēn shuǐ yī wān,yān héng yuè chū hǎi dōng shān。
què píng dàn mò qīng luán wěi,jìng sào qīng fēng wǔ bǎi jiān。
注释
- 紫霞学士:疑指明代画家夏昶(号紫霞山人),以墨竹闻名(《明画录》)。
- 青鸾尾:喻竹叶形态(《埤雅》”凤羽五色,青鸾多栖竹”),兼指画笔。
- 五百间:虚指广阔空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
译文
碧玉般的竹林深处一湾静水,
轻烟横锁处明月升上海东之山。
这画仅凭淡墨勾勒的青鸾尾状竹叶,
便似将清风吹净了五百间屋宇的尘埃。
背景
本诗作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翁方纲23岁初入翰林时,为前朝墨竹画作所题。诗人以”碧林海月”的宏大背景起笔,通过”青鸾尾”的局部特写与”清风净埽”的空间想象,在二十八字中展现对墨竹”以少胜多”艺术魅力的深刻理解,寄托青年士子对高洁精神的追求。
赏析
- 空间经营
(1)远景:”海东山月”构建壮阔地理坐标;
(2)近景:”青鸾尾”聚焦竹叶微观形态。 - 墨竹神韵
(1)”淡墨”对应文人画”惜墨如金”传统;
(2)”净埽清风”将视觉艺术转化为通感体验。 - 炼字艺术
(1)”横”字写烟霭弥漫,”出”字状月升动态;
(2)”埽”字以清扫动作喻艺术净化功能。
评价
- 当世评点
(1)钱载赞”清风五百”:”七字夺墨竹魂魄”;
(2)袁枚批评”青鸾尾”过巧,”有违自然”。 - 后世定位
(1)《清诗别裁集》列为”乾隆题画诗神品”;
(2)启功指出此诗体现”翁方纲早年以诗论画的敏锐直觉”。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