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马肃清霜,严城暮色凉。
镫青一电瞬,剑碧两龙长。
调角急如语,寒星动有芒。
遥怜诸将士,雪夜戍氐羌。
拼音
bān mǎ sù qīng shuāng,yán chéng mù sè liáng。
dèng qīng yī diàn shùn,jiàn bì liǎng lóng cháng。
diào jiǎo jí rú yǔ,hán xīng dòng yǒu máng。
yáo lián zhū jiàng shì,xuě yè shù dī qiāng。
注释
- 班马:离群之马(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此处指战马。
- 氐羌:古代西北少数民族(《诗经·商颂》”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代指边疆。
- 镫青:马镫泛着青光(李贺《马诗》”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译文
战马踏碎满地清霜,严整城池浸透寒凉暮色。
马镫青光如闪电掠过,宝剑出鞘似双龙吐芒。
号角声急促如人语,凛冽星辰闪烁锋芒。
最是怜惜边关将士,在这雪夜戍守氐羌。
背景
本诗作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冬,谭嗣同34岁于北京参与维新变法时所作。诗人以”班马清霜”的肃杀意象开篇,通过”电光剑影”的凌厉与”角语星芒”的紧张,在”雪夜戍边”的结句中,将个人改革激情投射到边疆将士身上,展现维新志士以军事危机喻指变法紧迫性的深刻思考。
赏析
- 战争意象
(1)视觉:”镫青剑碧”的冷色调与”星芒”的锐利光感;
(2)听觉:”角急如语”将号角拟人化,增强临场感。 - 时空张力
(1)空间:由”严城”到”氐羌”的边疆拓展;
(2)时间:”一电瞬”的刹那与”雪夜”的漫长对峙。 - 炼字艺术
(1)”肃”字状霜威,”动”字写星芒震颤;
(2)”怜”字将军事描写转化为人文关怀。
评价
- 当世评点
(1)梁启超赞”剑碧星芒”:”十字尽得边塞诗魂”;
(2)康有为批评”氐羌”过古,”未切时弊”。 - 后世定位
(1)《晚清四十家诗钞》列为”维新派军事隐喻诗典范”;
(2)钱仲联指出此诗体现”谭嗣同以物理学光学原理状写战场的前卫手法”。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