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五言绝句

谭嗣同

到眼何偪仄,思从背面看。
绝无图画处,时有好江山。

拼音

dào yǎn hé bī zè,sī cóng bèi miàn kàn。
jué wú tú huà chù,shí yǒu hǎo jiāng shān。

注释

  1. 偪仄​​:狭窄局促(杜甫《逼仄行》”逼仄何逼仄”),指视野受限。
  2. ​​背面看​​:化用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指换位思考。
  3. ​​好江山​​:双关语,既指自然美景,又喻国家前途。

译文

眼前所见为何如此狭窄局促?我总想绕到背面去观察端详。
那些全然不入画图的角落,往往藏着真正的壮美河山。

背景

本诗作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夏,谭嗣同34岁于戊戌变法期间所作。诗人以”视野狭窄”的认知困境起笔,通过”背面观察”的思维突破与”非画之境”的审美发现,在二十字中浓缩维新志士对改革路径的辩证思考——真正的救国之道或许存在于被主流忽视的角落。

赏析

  1. 认知哲学​​
    (1)”偪仄”直指现实局限,”背面看”提出多维视角;
    (2)”绝无”与”时有”的转折揭示现象与本质的差异。
  2. ​​变法隐喻​​
    (1)”图画”象征传统治国框架,”好江山”暗指新出路;
    (2)”背面”或指借鉴西方制度等非传统思路。
  3. ​​炼字艺术​​
    (1)”到”字强调直观局限,”思”字启动理性超越;
    (2)”好”字平淡中见深刻判断。

评价

  1. 当世评点​​
    (1)梁启超赞末句:”十字道尽变法方法论”;
    (2)康有为批评”背面”过晦,”未显改制纲领”。
  2. ​​后世定位​​
    (1)《晚清四十家诗钞》列为”维新思想诗化表述”;
    (2)胡适指出此诗体现”谭嗣同实验主义思维的前瞻性”。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