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燕不果乃作楚行

查慎行

北道初停辙,南辕未息戈。
一门初约变,岐路独行多。
不是弹筝客,谁为击楫歌。
也知田舍好,壮志恐蹉跎。

拼音

běi dào chū tíng zhé,nán yuán wèi xī gē。
yī mén chū yuē biàn,qí lù dú xíng duō。
bú shì tán zhēng kè,shuí wèi jī jí gē。
yě zhī tián shè hǎo,zhuàng zhì kǒng cuō tuó。

注释

  1. 北道​​:指北上京城的道路(《汉书·王莽传》”北道主人”),此处指赴京计划中断。
  2. ​​击楫歌​​:典出《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喻恢复中原的壮志。
  3. ​​田舍​​:田园生活(陶渊明《归园田居》”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指隐居之乐。

译文

北上的车辙刚刚停驻,南行的战车尚未收戈。
同行的约定突然生变,岔路上只余我独行踽踽。
我本非那弹筝取乐的闲客,谁人还会唱起击楫的壮歌?
虽知田园生活何等安逸,却怕这一腔壮志终被岁月消磨。

背景

本诗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查慎行30岁北上应试不第,转赴湖北时所作。诗人以”北辙南辕”的地理转折起笔,通过”约变独行”的人际孤绝与”击楫田舍”的理想矛盾,在”壮志蹉跎”的忧思中,展现清初士人在功名与归隐间的典型挣扎,折射易代之际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

赏析

  1. 空间叙事​​
    (1)”北辙”与”南辕”形成方向对抗;
    (2)”岐路”既是实指,亦喻人生选择。
  2. ​​历史投射​​
    (1)”击楫歌”暗含遗民复明情结;
    (2)”弹筝客”反衬士人责任担当。
  3. ​​炼字艺术​​
    (1)”停”字写计划中断,”息”字状战事未休;
    (2)”恐”字将田园向往拉回现实焦虑。

评价

  1. 当世评点​​
    (1)朱彝尊赞”击楫”句:”十字尽得杜陵神髓”;
    (2)王士禛批评”田舍”过俗,”未臻王孟”。
  2. ​​后世定位​​
    (1)《清诗别裁集》列为”清初行旅诗上品”;
    (2)钱仲联指出此诗体现”查初白以宋诗法度写易代情怀的特质”。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