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桡夹岸柳毵毵,短笛长亭最不堪。
江路恰逢鸿雁北,山程遥指鹧鸪南。
异时对酒怀重五,同调关心记两三。
此去湖湘烟水阔,鸥波长自梦春潭。
拼音
qīng ráo jiā àn liǔ sān sān,duǎn dí cháng tíng zuì bù kān。
jiāng lù qià féng hóng yàn běi,shān chéng yáo zhǐ zhè gū nán。
yì shí duì jiǔ huái chóng wǔ,tóng diào guān xīn jì liǎng sān。
cǐ qù hú xiāng yān shuǐ kuò,ōu bō zhǎng zì mèng chūn tán。
注释
- 柳毵毵:柳枝细长貌(温庭筠《杨柳枝》”柳毵毵,花淡淡”),状离别之景。
- 鹧鸪南:化用郑谷《鹧鸪》”湘江曲里鹧鸪啼”,指友人南行。
- 重五:端午节(《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昔年聚会时节。
译文
轻舟划动,两岸垂柳依依,
长亭笛声最是惹人愁绪难禁。
江上恰遇鸿雁北归,
山中却要目送你随鹧鸪南行。
他日对酒,定会想起端午相聚,
知音寥寥,最牵挂的还是你们两三人。
此去湖湘烟波浩渺,
我常在鸥鸟翔舞的春水边魂牵梦萦。
背景
本诗作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查慎行47岁于扬州送别友人时所作。诗人以”柳笛长亭”的经典离别意象起笔,通过”雁北鸪南”的方位对比与”端午知音”的往事追忆,在”湖湘梦潭”的遥想中,展现清初文人在羁旅行役中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江南故地的文化乡愁。
赏析
- 空间对照
(1)水平:”江路”与”山程”的地理延伸;
(2)垂直:”鸿雁”与”鹧鸪”的飞行轨迹。 - 时间叠印
(1)当下别离与”异时”怀想的交织;
(2)”春潭梦”将未来思念提前预演。 - 炼字艺术
(1)”毵毵”叠词状柳丝,”堪”字写心理阈值;
(2)”阔”字拓空间,”长”字延时间。
评价
- 当世评点
(1)程禹声和诗赞:”‘鸥波春梦’四字得江南神韵”;
(2)王士禛批评”重五”过实,”未若虚写”。 - 后世定位
(1)《清诗纪事》列为”康熙朝送别诗代表作”;
(2)钱仲联指出此诗体现”查初白以宋诗法度运唐韵的特质”。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