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口

查慎行

八卦依然列女墙,一城斗大划荆扬。
雨浓隔浦吴山尽,风澹空江楚水长。
官渡无人还系艇,客程有树但垂杨。
曾经百战东南定,鼓角残兵又夕阳。

拼音

bā guà yī rán liè nǚ qiáng,yī chéng dǒu dà huà jīng yáng。
yǔ nóng gé pǔ wú shān jìn,fēng dàn kōng jiāng chǔ shuǐ cháng。
guān dù wú rén huán xì tǐng,kè chéng yǒu shù dàn chuí yáng。
céng jīng bǎi zhàn dōng nán dìng,gǔ jiǎo cán bīng yòu xī yáng。

注释

  1. 皖口​​:今安徽安庆古渡口(《元和郡县志》”皖口在怀宁县西”),长江军事要冲。
  2. ​​八卦女墙​​:三国吕蒙筑城遗迹(《三国志·吴书》”吕蒙筑皖口城,形如八卦”),指古城形制。
  3. ​​荆扬划界​​:古荆州与扬州分界(《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淮海惟扬州”),显地理枢纽地位。

译文

八卦阵般的城墙依然耸立,这斗大的孤城划分荆扬两疆。
密雨中隔岸的吴山渐隐,微风里空阔的楚水悠长。
官渡寂寥已无系舟客,旅途中唯有垂柳成行。
当年百战才平定东南,如今残兵鼓角又没入夕阳。

背景

本诗作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查慎行37岁游历皖南时所作。诗人以”八卦女墙”的军事遗迹起笔,通过”吴山楚水”的地理分野与”空渡垂杨”的战后萧瑟,在”残兵夕阳”的历史回声里,展现清初士人对三国战事的深沉凭吊与对和平的珍视。

赏析

  1. 空间建构​​
    (1)宏观:”荆扬划界”的地理大格局;
    (2)微观:”垂杨”与”女墙”的细节特写。
  2. ​​历史纵深​​
    (1)”八卦城”勾连三国记忆;
    (2)”残兵鼓角”将战争创伤延展至当下。
  3. ​​炼字艺术​​
    (1)”划”字写地理分野,”澹”字状江风轻柔;
    (2)”又”字将历史循环感注入自然景象。

评价

  1. 当世评点​​
    (1)朱彝尊赞”残兵夕阳”:”七字摄尽战争沧桑”;
    (2)王士禛批评”斗大”过俚,”未若典雅”。
  2. ​​后世定位​​
    (1)《清诗纪事》列为”康熙怀古诗典范”;
    (2)钱仲联指出此诗体现”查初白以地理学家眼光观照历史的特质”。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