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与杨语可别

查慎行

一身万里逐南征,八口村居累不轻。
入幕稍酬宾主分,劝餐真见弟兄情。
雨清江馆啼猿梦,天阔砧乡去雁程。
莫怪从军还作赋,仲宣楼畔尚徵兵。

拼音

yī shēn wàn lǐ zhú nán zhēng,bā kǒu cūn jū lèi bù qīng。
rù mù shāo chóu bīn zhǔ fèn,quàn cān zhēn jiàn dì xiōng qíng。
yǔ qīng jiāng guǎn tí yuán mèng,tiān kuò zhēn xiāng qù yàn chéng。
mò guài cóng jūn huán zuò fù,zhòng xuān lóu pàn shàng zhēng bīng。

注释

  1. 仲宣楼​​:荆州古迹(《荆州记》”王粲登楼作赋处”),代指文人从军传统。
  2. ​​砧乡​​:捣衣声中的故乡(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指思乡情境。
  3. ​​八口累​​:化用杜甫《羌村》”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写家庭负担。

译文

孤身万里追随南征大军,故乡八口生计牵累非轻。
入幕暂尽宾主之谊,劝饭方显兄弟真情。
雨霁江馆犹闻猿啼惊梦,天阔砧乡遥望雁阵南行。
莫怪我从军仍作诗赋,仲宣楼边正见征兵旗旌。

背景

本诗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查慎行33岁入湖广总督幕府时赠别同僚所作。诗人以”万里南征”的漂泊起笔,通过”宾主弟兄”的人际温暖与”猿梦雁程”的羁旅孤寂,在”从军作赋”的自我解嘲中,展现清初文人在功名与家庭间的两难抉择与对文人从军传统的复杂体认。

赏析

  1. 身份张力​​
    (1)”万里征”与”八口累”的忠孝矛盾;
    (2)”宾主礼”与”弟兄情”的社交层次。
  2. ​​视听交织​​
    (1)听觉:”啼猿”的凄清与”砧声”的乡愁;
    (2)视觉:”天阔雁程”的空间拓展。
  3. ​​炼字艺术​​
    (1)”逐”字显被动,”酬”字写礼节;
    (2)”尚”字将历史典故拉回现实。

评价

  1. 当世评点​​
    (1)杨语可和诗赞:”砧乡雁程”十字得唐人三昧;
    (2)王士禛批评”八口累”过实,”有伤雅致”。
  2. ​​后世定位​​
    (1)《清诗纪事》列为”康熙幕府诗代表作”;
    (2)钱仲联指出此诗体现”查初白以杜诗法度写宋人理趣”。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