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登山兴,中流去不多。
眼中江路尽,翻觉畏风波。
拼音
yě yǒu dēng shān xìng,zhōng liú qù bù duō。
yǎn zhōng jiāng lù jìn,fān jué wèi fēng bō。
注释
- 金山:镇江长江中的岛屿(《太平寰宇记》”金山在扬子江中,今与岸接”),明清时已与陆地相连。
- 中流:江心(《楚辞·九歌》”横大江兮扬灵”),指渡江中途。
- 翻觉:反而感到(杜甫《秋兴》”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心理转折词。
译文
本也怀着登临金山的兴致,谁知船到江心便不再前行。
当眼中水路突然断绝,反而惊觉风浪可畏、心生怯意。
背景
本诗作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查慎行38岁游历江南时所作。诗人以”登山兴”的心理期待起笔,通过”中流止步”的行动中断与”江路尽”的视觉冲击,在”畏风波”的自我反省中,展现清初士人在自然伟力前的谦卑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赏析
- 心理曲线
(1)期待:”也有兴”的初始热情;
(2)转折:”去不多”的行动受挫;
(3)顿悟:”翻觉畏”的认知颠覆。 - 空间隐喻
(1)”江路尽”既是实景,亦喻人生困境;
(2)”风波”双关自然风险与政治风险。 - 炼字艺术
(1)”也”字弱化期待,”翻”字强化反转;
(2)”尽”字写视野阻断,”畏”字状心理震颤。
评价
- 当世评点
(1)查嗣琏评:”二十字尽得人生进退三昧”;
(2)王士禛批评”畏风波”过露,”未若含蓄”。 - 后世定位
(1)《清诗别裁集》列为”哲理小诗神品”;
(2)钱仲联指出此诗体现”查初白以禅宗顿悟法写日常经验的突破”。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