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哭外舅叶六桐先生两首·其一

黄宗羲

泥涂身事苦,行止自难持。
春雨迷台路,秋声滞燕矶。
音尘三月断,传说数番疑。
夙昔风期在,青镫或见之。

拼音

ní tú shēn shì kǔ,xíng zhǐ zì nán chí。
chūn yǔ mí tái lù,qiū shēng zhì yàn jī。
yīn chén sān yuè duàn,chuán shuō shù fān yí。
sù xī fēng qī zài,qīng dēng huò jiàn zhī。

注释

  1. 叶六桐​​:叶宪祖(1566-1641),字六桐,黄宗羲岳父,明末戏曲家(《明史·艺文志》著录其剧作)。
  2. ​​燕矶​​:南京燕子矶(《景定建康志》”燕子矶在观音门外,俯临大江”),长江三大名矶之一。
  3. ​​青镫​​:即青灯(陆游《秋夜读书》”青灯照书卷”),指夜读场景,暗含学术传承。

译文

深陷泥途的人生何等艰辛,行住坐卧都难以自持。
春雨模糊了台城路径,秋声凝滞在燕子矶头。
音讯断绝已有三月,几度传闻更添疑忧。
往昔的风雅约定仍在,或许青灯下能再见您的音容。

背景

本诗作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叶宪祖卒后,黄宗羲32岁流寓南京时所作。诗人以”泥涂身世”的生存困境起笔,通过”春雨秋声”的季节错乱与”音断传疑”的信息隔阂,在”青灯风期”的悬想中,展现明清易代之际士人对师友风义的坚守与对学术命脉的忧思。

赏析

  1. 时空错置​​
    (1)时间:”春雨”与”秋声”的非自然并置;
    (2)空间:”台城”(政治)与”燕矶”(自然)的意象对撞。
  2. ​​信息焦虑​​
    (1)”三月断”写通讯断绝的时长;
    (2)”数番疑”状乱世谣传的困扰。
  3. ​​炼字艺术​​
    (1)”迷”字写政治前路,”滞”字状历史凝冻;
    (2)”或”字将绝望转化为渺茫希望。

评价

  1. 当世评点​​
    (1)顾炎武赞”青镫”句:”十字薪尽火传”;
    (2)钱谦益批评”泥涂”过俚,”有违雅驯”。
  2. ​​后世定位​​
    (1)《明遗民诗》列为”易代哭祭诗典范”;
    (2)全祖望指出此诗体现”梨洲先生以史学笔法为诗的特质”。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