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苦节何人似,得此全归亦称情。
废寺醵钱收弃骨,老生秃笔记琴声。
遥空摩影狂相得,群水穿礁浩未平。
两世雪交私不得,只随众口一闲评。
拼音
niàn nián kǔ jié hé rén sì,dé cǐ quán guī yì chēng qíng。
fèi sì jù qián shōu qì gǔ,lǎo shēng tū bǐ jì qín shēng。
yáo kōng mó yǐng kuáng xiāng dé,qún shuǐ chuān jiāo hào wèi píng。
liǎng shì xuě jiāo sī bù dé,zhǐ suí zhòng kǒu yī xián píng。
注释
- 苍水:张煌言号(《张苍水集》”煌言字玄箸,号苍水”),南明抗清领袖。
- 雪交:纯洁友谊(《后汉书·范式传》”式与张劭为友,劭卒,式素车白马往奔丧”),此处双关冰雪节操。
- 摩影:典出《晋书·孙登传》”阮籍往见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喻精神共鸣。
译文
二十载坚守节操谁能相比?得此全节而终也算慰藉。
破庙中凑钱收殓你的骸骨,我这老朽用秃笔记录你琴心剑气。
遥望长空似见你狂啸身影相契,看万水穿礁依旧浩荡不息。
两世冰雪之交却难私祭,只能随众人作些泛泛评语。
背景
本诗作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黄宗羲75岁追怀张煌言殉国二十周年时所作。诗人以”廿年苦节”的时间重量起笔,通过”收骨记琴”的悲壮行动与”摩影穿礁”的天地意象,在”众口闲评”的无奈收束中,展现遗民对殉国者既公开纪念又不得不隐晦其事的时代困境。
赏析
- 双重叙事
(1)显性:”收骨记琴”的实体悼念;
(2)隐性:”摩影狂啸”的精神对话。 - 自然象征
(1)”遥空”象征精神不朽;
(2)”群水穿礁”喻抗清意志的永恒性。 - 炼字艺术
(1)”醵”字写民间集资,”秃”字状笔力衰而未竭;
(2)”闲评”反讽,揭舆论之浅薄。
评价
- 当世评点
(1)吕留良暗记:”‘摩影’十字摄苍水魂魄”;
(2)清廷《禁书总目》批此诗”语多狂悖”。 - 后世定位
(1)《南明文学研究》列为”遗民记忆书写范本”;
(2)钱穆指出此诗体现”梨洲公私不能两全的史学困境”。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