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塔子岭

黄宗羲

西风飒飒卷平沙,惊起斜阳万点鸦。
遥望竹篱烟断处,当年曾此看桃花。

拼音

xī fēng sà sà juǎn píng shā,jīng qǐ xié yáng wàn diǎn yā。
yáo wàng zhú lí yān duàn chù,dāng nián céng cǐ kàn táo huā。

注释

  1. ​塔子岭​​:疑为浙东四明山支脉(《四明山志》”塔岭在鄞西五十里”),明清要道。
  2. ​​万点鸦​​:化用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喻战乱后荒凉。
  3. ​​看桃花​​: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指遗民秘密集会。

译文

凛冽西风席卷着旷野平沙,惊飞了斜阳下万点寒鸦。
远望那竹篱炊烟断绝之处,正是当年我们共赏桃花的故地人家。

背景

本诗作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黄宗羲46岁重过抗清据点时所作。诗人以”西风惊鸦”的肃杀意象起笔,通过”烟断篱笆”的现状与”当年桃花”的记忆对比,在二十八字中完成从现实荒凉到历史追忆的时空转换,展现遗民对秘密抗清往事的隐秘追怀与物是人非的沉痛。

赏析

  1. 今昔对照​​
    (1)当下:”风沙””惊鸦”的凋敝景象;
    (2)往昔:”桃花”隐喻的抗清活动。
  2. ​​政治隐喻​​
    (1)”烟断”暗示抗清力量消散;
    (2)”桃花”双关桃源理想与秘密结社。
  3. ​​炼字艺术​​
    (1)”飒飒”拟风声,”万点”状鸦群;
    (2)”曾”字将历史拉入当下,”断”字写理想破灭。

评价

  1. ​​当世评点​​
    (1)吕留良密评:”‘看桃花’三字血泪铸成”;
    (2)清廷《禁书总目》批此诗”语多影射”。
  2. ​​后世定位​​
    (1)《明遗民诗汇》列为”政治隐喻诗神品”;
    (2)陈寅恪指出此诗体现”梨洲以密码书写历史的微言技术”。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