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拳竖脚此苍天,惭愧何曾让昔贤。
一击便当千里近,孤身只合万山巅。
握中算子饶王伯,筑里新声杂铁铅。
斯意今人无会取,故令花草得嫣然。
拼音
qíng quán shù jiǎo cǐ cāng tiān,cán kuì hé céng ràng xī xián。
yī jī biàn dāng qiān lǐ jìn,gū shēn zhǐ hé wàn shān diān。
wò zhōng suàn zǐ ráo wáng bó,zhù lǐ xīn shēng zá tiě qiān。
sī yì jīn rén wú huì qǔ,gù lìng huā cǎo dé yān rán。
注释
- 擎拳竖脚:典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此处化用为遗民对抗天命的姿态。
- 算子王伯:指张良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典故,喻未实现的治国才能。
- 筑中铁铅:荆轲刺秦前与高渐离击筑典故,双关乐器的清音与武器的刚硬。
译文
挥拳立脚质问这苍天,惭愧自己何曾让过先贤。
一击便该令千里缩为咫尺,孤身只配站在万山之巅。
手中握着的筹算本可超越王霸之道,筑声里混杂着铁与铅的铮鸣新篇。
这般心意今人无人领会,倒让那些花草笑得自在嫣然。
背景
本诗与前首同作于1685年秋,黄宗羲76岁接家书后抒怀之作。诗人以”擎拳问天”的激烈姿态起笔,通过”千里一击”的壮志与”筑中铁铅”的刚烈,在”今人不解”的孤独与”花草嫣然”的自然反衬中,展现遗民晚年仍不妥协的狂狷精神与对时代隔阂的悲愤。
赏析
- 狂者气象
(1)动作:”擎拳竖脚”的肢体反抗;
(2)声音:”铁铅筑声”的金石交响。 - 知识悲剧
(1)”算子王伯”的治世才学无用武之地;
(2)”新声无会”的文化隔代困境。 - 炼字艺术
(1)”擎””竖”以身体语言写精神姿态;
(2)”杂”字写声音混杂,”令”字状自然无情。
评价
- 当世评点
(1)吕留良密批:”‘铁铅筑声’四字可作遗民精神图腾”;
(2)清廷《禁书总目》指此诗”语多悖逆”。 - 后世定位
(1)《黄梨洲全集》列为”晚年狂狷诗代表”;
(2)章太炎指出此诗体现”梨洲以身体对抗天命的存在主义精神”。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