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竟何属,四海一刘蓉。
具眼规皇古,低头拜老农。
乾坤皆在壁,霜雪必蟠胸。
他日余能访,千山捉卧龙。
拼音
wǒ sī jìng hé shǔ,sì hǎi yī liú róng。
jù yǎn guī huáng gǔ,dī tóu bài lǎo nóng。
qián kūn jiē zài bì,shuāng xuě bì pán xiōng。
tā rì yú néng fǎng,qiān shān zhuō wò lóng。
注释
- 刘蓉:字孟容,号霞仙,曾国藩挚友,湘军重要谋士,后任陕西巡抚。
- 具眼规皇古:以慧眼审视历史(“皇古”指上古三代),指刘蓉精通经世之学。
- 低头拜老农:典出《论语·微子》“荷蓧丈人”,喻刘蓉重视实务,虚心向百姓学习。
- 乾坤在壁:化用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形容刘蓉胸怀天下。
- 霜雪蟠胸:以冰雪喻其志节高洁,典出《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焉,肌肤若冰雪”。
- 捉卧龙:指寻访隐居的诸葛亮(卧龙),此处喻期待与刘蓉重逢。
译文
我的思绪究竟归于何处?
四海之大,唯有刘蓉一人。
他以慧眼洞悉古今治乱,
却能俯身向老农请教耕耘。
天地正气凝聚于他的四壁,
冰雪般的操守充盈在胸襟。
待到他日我能再度寻访,
定要踏遍千山,访得这当代卧龙!
背景
本诗作于咸丰七年(1857年),曾国藩在江西瑞州大营。时值湘军与太平军对峙,刘蓉因父丧归乡守制,曾国藩独撑危局,作此诗寄怀。诗中既赞刘蓉“经世济民”之才,亦抒“孤军无援”之慨,更期待战友早日归来。
赏析
- 人物刻画
(1)才德并重:“规皇古”显其学识,“拜老农”彰其实干,塑造“通儒达士”形象。
(2)境界升华:“乾坤在壁”写其格局,“霜雪蟠胸”喻其操守,由外而内完成精神画像。 - 情感张力
(1)开篇设问:“我思何属”之孤悬,反衬“四海一刘”的独一无二。
(2)结句期许:“捉卧龙”以豪语写深情,将私人友谊升华为家国期待。 - 语言艺术
(1)对仗精工:“具眼”对“低头”,“乾坤”对“霜雪”,虚实相生。
(2)用典无痕:化用《论语》《庄子》而不露痕迹,如盐入水。
评价
- 当世反响
刘蓉得诗后答曰:“‘千山捉卧龙’五字,令我涕泪沾襟。”(《养晦堂文集》) - 后世定位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评此诗:“骨重神寒,字字湘军气质。”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