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直完裘好,今年故未寒。
晚来还独出,宇内一何宽。
衔尾千人聚,高蹄百马攒。
天街原荡荡,辟路亦非难。
拼音
fěi zhí wán qiú hǎo,jīn nián gù wèi hán。
wǎn lái huán dú chū,yǔ nèi yī hé kuān。
xián wěi qiān rén jù,gāo tí bǎi mǎ zǎn。
tiān jiē yuán dàng dàng,pì lù yì fēi nán。
注释
- 匪直:不只、不仅(《诗经》“匪直也人”)。
- 完裘:完好的皮衣,喻物质准备充足。
- 宇内:天地之间(贾谊《过秦论》“席卷宇内”)。
- 衔尾:马匹前后相接(《汉书·匈奴传》“衔尾入塞”),形容队伍绵长。
- 高蹄:骏马抬蹄疾驰(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
- 天街:京城大道(韩愈《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此处指广阔道路。
译文
不单因裘衣厚实,今年本就不算严寒。
傍晚仍独自出行,顿觉天地何其宽广。
看那马队首尾相接,聚有千人;
更有百匹骏马,奋蹄争先。
京城的道路原本开阔通畅,
要辟出一条新路,又有何难?
背景
本诗作于咸丰六年(1856年),曾国藩在江西督师镇压太平天国期间。时值冬季,湘军初获战果,诗人夜巡军营后作此诗。诗中“独出”既写实地踏勘,亦隐喻其不随流俗、独辟蹊径的军事战略,尾联“辟路非难”更显其平定乱局的自信。
赏析
- 孤怀与气象
(1)以小见大:从“裘衣未寒”的琐事,转入“宇内何宽”的苍茫,展现统帅胸襟。
(2)动静对照:独行的静思与“千人马队”的喧腾,构成张力。 - 军事隐喻
(1)意象双关:“衔尾马队”明写行军阵仗,暗指湘军调度有序;“高蹄”喻将士用命。
(2)结句点题:“辟路非难”既指整修辎重道路,亦暗示破敌之策已成竹在胸。 - 语言特色
(1)虚词点睛:“匪直”“故”“还”“原”等词,强化议论语气,凸显理性思考。
(2)化俗为雅:将“修路”“巡营”等琐务,升华为“天地”“辟路”的宏大叙事。
评价
- 当世反响
胡林翼读后叹曰:“涤生(曾国藩)此诗,二十字可抵《练兵实纪》一册。”(《胡文忠公遗集》) - 后世定位
钱仲联《近代诗钞》称其“以朴语写壮怀,开同光体先声”。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