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客话里中近事

曾国藩

蓬莱清浅信推迁,回首乡关事可怜。
今日朝簪陪未秩,早时社鼓舞华筵。
陈平宰国无消息,庾信辞家有岁年。
蹙蹙生涯非我里,滔滔四望极敷天。

拼音

péng lái qīng qiǎn xìn tuī qiān,huí shǒu xiāng guān shì kě lián。
jīn rì cháo zān péi wèi zhì,zǎo shí shè gǔ wǔ huá yán。
chén píng zǎi guó wú xiāo xī,yǔ xìn cí jiā yǒu suì nián。
cù cù shēng yá fēi wǒ lǐ,tāo tāo sì wàng jí fū tiān。

注释

  1. 蓬莱清浅​​:典出《神仙传》,麻姑谓东海三为桑田,蓬莱水浅,喻世事巨变。
  2. ​​朝簪未秩​​:低级官员(曾国藩时任翰林院检讨,从七品)。
  3. ​​社鼓舞筵​​:故乡社日祭神的鼓乐筵席,与“朝簪”形成荣枯对比。
  4. ​​陈平宰国​​:汉相陈平善治国,此处反讽朝中无人堪任。
  5. ​​庾信辞家​​:南朝庾信出使北朝被扣,作《哀江南赋》,喻自己有家难归。
  6. ​​蹙蹙非里​​:《诗经·小雅·节南山》“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写仕途困顿。
  7. ​​敷天​​:普天之下,《诗经·商颂·长发》“敷政优优”。

译文

蓬莱仙山的水已清浅,可知沧海桑田非虚言,
回望故乡近事,更觉心酸可怜。
如今我戴着低品官簪,卑微朝班陪列,
遥想当年,故乡社日鼓乐喧天、华宴正欢。
陈平般的治国良才,如今朝中杳无音信,
我如庾信羁留异乡,岁月匆匆已多年。
这局促的宦海生涯,终非我心灵故土,
极目四望,唯有滔滔天下,茫茫无边。

背景

本诗作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曾国藩在京任职翰林院期间。时值鸦片战争后,清廷腐败更甚,诗人闻乡人谈及故里凋敝,触发作此篇。诗中“陈平无消息”暗刺穆彰阿等权臣误国,“庾信辞家”则自伤沉沦下僚、抱负难展。

赏析

  1. 时空对照​​
    (1)神话与现实:“蓬莱清浅”的悠远与“乡关可怜”的切近,拉开抒情张力。
    (2)今昔对比:“社鼓舞筵”的热闹与“朝簪未秩”的冷清,凸显宦海沉浮。
  2. ​​双典讽喻​​
    (1)以“陈平”刺权臣:汉相陈平能“宰国”,而当下庙堂无人,直指时弊。
    (2)以“庾信”自况:庾信《哀江南赋》的乡关之思,化为诗人对家国的双重忧虑。
  3. ​​结句升华​​
    “蹙蹙生涯”与“滔滔敷天”形成强烈反差:个体困局与天下大势的碰撞,将个人悲慨推向历史维度。

评价

  1. 当世评点​​
    邵懿辰称此诗“庾信陈平一联,可作道光朝史读”(《半岩庐日记》)。
  2. ​​后世定位​​
    钱仲联《道咸诗坛点将录》谓:“以庾信之笔写杜甫之忧,近世七律罕见此深广。”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