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初度次日书怀

曾国藩

男儿三十殊非少,今我过之讵足欢。
龌龊挈瓶嗟器小,酣歌鼓缶已春阑。
眼中云物知何兆,镜里心情只独看。
饱食甘眠无用处,多惭名字侣鹓鸾。

拼音

nán ér sān shí shū fēi shǎo,jīn wǒ guò zhī jù zú huān。
wò chuò qiè píng jiē qì xiǎo,hān gē gǔ fǒu yǐ chūn lán。
yǎn zhōng yún wù zhī hé zhào,jìng lǐ xīn qíng zhǐ dú kàn。
bǎo shí gān mián wú yòng chù,duō cán míng zì lǚ yuān luán。

注释

  1. 初度次日​​:生日后一日。
  2. ​​讵足欢​​:岂值得欢喜(“讵”表反问)。
  3. ​​龌龊挈瓶​​:典出《左传·昭公七年》“虽有挈瓶之知,守不假器”,喻才智浅薄如汲水小瓶。
  4. ​​鼓缶春阑​​:敲击瓦缶而歌,叹春光将尽(《庄子·至乐》“庄子妻死,鼓盆而歌”)。
  5. ​​云物何兆​​:天象变化预示吉凶(《周礼》“以五云之物辨吉凶”)。
  6. ​​鹓鸾​​:凤凰类神鸟,喻朝中高官,典出《后汉书·逸民传》。

译文

男儿三十而立本不为早,
而今我过此龄,岂值得欣欢?
自惭如汲瓶小器,才智短浅,
击缶酣歌时,却惊觉春色已残。
眼中风云变幻,谁知预示何兆?
镜中容颜心境,唯有独自细看。
饱食安眠,碌碌无为真堪愧,
更羞名列朝班,虚伴鹓鸾。

背景

本诗作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曾国藩32岁生日次日。时其任翰林院侍讲,虽居清要却未展抱负。诗中“挈瓶”“鼓缶”之叹,既自省才疏,亦暗讽朝堂庸碌,反映青年曾国藩对“立德立功”的焦灼与自砺。

赏析

  1. ​年齿之思​​
    (1)开篇反用“三十而立”,以“讵足欢”颠覆传统,凸显功业焦虑。
    (2)时间意象:“春阑”既写实景,亦喻青春将逝、壮志未酬。
  2. ​​自我解剖​​
    (1)才具自评:“挈瓶”喻力微,“镜里独看”写深刻自省。
    (2)名实之辩:“侣鹓鸾”反讽身居清流而无所建树,愧对虚名。
  3. ​​隐喻寄托​​
    (1)天象迷茫:“云物何兆”暗喻时局晦暗难测。
    (2)器物象征:“缶”为陋器,反衬“鹓鸾”华贵,形成身份撕裂感。

评价

  1. 当世评点​​
    唐鉴(理学家)批此诗“自劾过严,然正见其不苟”(《唐确慎公集》)。
  2. ​​后世定位​​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称:“三十初度诸作,已见曾文正一生克己功夫。”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