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绵出声响,奥缓生光莹。
太息涪翁去,无人会此情。
拼音
miǎo mián chū shēng xiǎng,ào huǎn shēng guāng yíng。
tài xī fú wēng qù,wú rén huì cǐ qíng。
注释
- 李义山: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诗人,诗风隐晦深婉。
- 渺绵:悠远绵长,指李商隐诗歌的意境深远。
- 奥缓:含蓄舒缓,形容其语言节奏与情感表达。
- 光莹:如珠玉般的光彩,喻诗歌的精妙与不朽。
- 涪翁:黄庭坚,号涪翁,北宋诗人,推崇李商隐,曾注其诗。
译文
(李商隐的诗)意境渺远,字字有声;
含蓄舒缓,却焕发珠玉般的光彩。
可叹黄庭坚之后,
再无人能真正领会这般深情。
背景
本诗作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曾国藩在京任职翰林院期间。诗人读李商隐诗集,感其诗艺高妙而世罕知音,遂作此绝句。诗中既赞义山诗“声光并茂”,亦借黄庭坚之典,抒“古今同慨”之孤怀。
赏析
- 诗艺评点
(1)听觉与视觉通感:“出声响”写韵律之美,“生光莹”状词采之丽,四字囊括李诗精髓。
(2)矛盾统一:“渺绵”与“奥缓”看似冲突,实则点明李诗“远而不晦,深而不涩”的特质。 - 知音之叹
(1)历史钩沉:以黄庭坚为李商隐异代知音,暗含对宋代诗学的追慕。
(2)现实孤寂:“无人会”三字,既伤李商隐身后寂寞,亦自况学问孤独。 - 语言凝练
全诗二十字,前二句评诗,后二句抒怀,如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结构,而更为浓缩。
评价
- 当世评点
何绍基赞此诗“十字真堪悬诸义山集首”(《东洲草堂诗钞》)。 - 后世定位
钱仲联《梦苕庵诗话》称:“曾公五绝极简极深,此诗可比王士禛《论诗绝句》。”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