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四月沅弟克复巢县和州含山等城赋诗四首·其一

曾国藩

濡须坞里涨春波,三月莺啼气正和。
一骑云飞新报捷,汉家收复旧山河。

拼音

rú xū wù lǐ zhǎng chūn bō,sān yuè yīng tí qì zhèng hé。
yī qí yún fēi xīn bào jié,hàn jiā shōu fù jiù shān hé。

注释

  1. 壬戌四月​​:同治元年四月(1862年),时曾国藩任两江总督。
  2. ​​沅弟​​:曾国荃,字沅甫,曾国藩九弟,时任湘军吉字营统帅。
  3. ​​濡须坞​​:三国吴魏对峙的军事要塞(在今安徽含山),此处代指巢湖周边战区。
  4. ​​汉家​​:以汉代喻清朝,彰显正统性(湘军以“恢复汉官威仪”为口号)。

译文

濡须坞的春水正漫涨堤岸,
三月莺啼,天地间一片祥和。
忽见快马如飞云般传来捷报——
“大汉王师已收复旧日山河!”

背景

本诗作于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曾国荃率湘军连克巢县、和州、含山等太平军据点,为围攻天京(南京)扫清屏障。曾国藩闻捷报,赋诗四首,此为其一。诗中“汉家”之语,既避满清忌讳,亦暗藏湘军“以汉制汉”的政治意图。

赏析

  1. 战事与自然的反衬​​
    (1)春景如画:“春波”“莺啼”写战地春和景明,反衬战争残酷。
    (2)捷报突转:第三句“一骑云飞”打破宁静,如电影蒙太奇,瞬间切入战场。
  2. ​​历史隐喻​​
    (1)“濡须坞”:借三国典故,将湘军比作东吴水师,赋予军事行动历史厚重感。
    (2)“汉家山河”:以“汉”代“清”,既迎合汉族士人心理,又避免触犯清廷敏感。
  3. ​​语言张力​​
    (1)动词精准:“涨”显春水浩荡,“飞”状军情急迫,动静相生。
    (2)结句铿锵:“收复旧山河”五字如金石掷地,彰显必胜信念。

评价

  1. ​​当世反响​​
    左宗棠评此诗“二十八字抵得一篇《出师表》”(《左文襄公书牍》)。
  2. ​​后世定位​​
    钱仲联《梦苕庵诗话》称:“以莺啼春水写金戈铁马,得盛唐边塞诗神理。”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