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公牍

曾国藩

官儿尽大有何荣,字数太多看不清。
减去数行重刻过,留教他日作铭旌。

拼音

guān ér jìn dà yǒu hé róng,zì shù tài duō kàn bù qīng。
jiǎn qù shù háng chóng kè guò,liú jiào tā rì zuò míng jīng。

注释

  1. ​公牍​​:官方文书,此处指冗长繁琐的公文。
  2. ​​铭旌​​:古代丧礼中书写死者官职姓名的旗幡(《仪礼·士丧礼》“铭旌置于西阶上”),此处反讽公文如讣告。

译文

官职再大又有何荣耀?公文冗长,字多到看不清。
删减几行重新刻印吧,留待他日,直接当墓志铭!

背景

本诗作于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期间。时清廷公文繁冗,动辄千言,诗人以戏谑之笔讽刺官僚形式主义,末句“铭旌”更暗讽此类公文如“死文字”,毫无生机。

赏析

  1. ​​批判锋芒​​
    (1)直指弊政:“官大何荣”质疑官僚价值,“字多不清”揭形式主义之害。
    (2)反讽极致:将公文比作“铭旌”,谓其僵化如死亡文书,辛辣至极。
  2. ​​语言特色​​
    (1)白话入诗:“字数太多看不清”似俚语,打破传统诗语雅驯。
    (2)对比尖锐:前两句平铺直叙,后两句陡然升级,反差中见讽刺力度。
  3. ​​改革意识​​
    “减去数行”体现曾国藩“崇简去繁”的行政主张(其奏折素以简洁著称)。

评价

  1. 当世反响​​
    李鸿章见诗笑叹:“涤师此作,可抵一部《文心雕龙·熔裁》篇。”(《李文忠公家书》)
  2. ​​后世定位​​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附论:“曾涤生以白话刺官牍,近元稹《制诰自序》而更锐利。”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