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题壁诗后四首·其一

何绍基

今日去时䡮,他日来时路。
请从壁上观,便识回头处。

拼音

jīn rì qù shí zōng,tā rì lái shí lù。
qǐng cóng bì shàng guān,biàn shí huí tóu chù。

注释

  1. ​䡮​​:车轮痕迹(《说文解字》”䡮,车迹也”),此处指离去的踪迹。
  2. ​​壁上观​​:典出《史记·项羽本纪》”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此处指旁观壁上题诗。
  3. ​​回头处​​:指人生转折点(《景德传灯录》”回头是岸”),含禅机。

译文

今日离去,留下深深车痕,
他日归来,重走这条旧路。
请细看壁上题诗,
便能领悟——何处是迷途知返的归处!

背景

本诗作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何绍基23岁,初入仕途时。诗人借题壁诗的留存特性,写人生行旅的哲思。”壁上观”之语,既显对过往的审视,亦含对未来的警醒,较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更显超然。

赏析

  1. ​​时空对照​​
    (1)”今日去”与”他日来”构成时间循环,近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
    (2)”䡮”与”路”的空间呼应,暗含”行路难”的隐喻,类李白”多歧路,今安在”。
  2. ​​旁观视角​​
    (1)”壁上观”将自我客体化,体现反思精神,似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
    (2)”回头处”三字,既指物理路径,亦喻人生迷途知返,近陶渊明”实迷途其未远”。
  3. ​​禅理机锋​​
    (1)全诗如禅宗偈语,较王维”行到水穷处”更显顿悟色彩。
    (2)”便识”二字,强调直观体验的重要性,近严羽”诗道亦在妙悟”。

评价

  1. 当世评点​​
    阮元评:”二十字中有《周易·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之机。”
  2. ​​后世定位​​
    《晚晴簃诗汇》评:”较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更见彻悟。”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