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浮云外,文章道路中。
只愁时世眼,半是碧纱笼。
拼音
fù guì fú yún wài,wén zhāng dào lù zhōng。
zhǐ chóu shí shì yǎn,bàn shì bì shā lóng。
注释
- 碧纱笼:典出《唐摭言》”王播少孤贫,客扬州木兰院,僧厌之,饭后击钟。后播贵,访旧游,见昔年题诗皆以碧纱笼护”,喻世态炎凉。
- 时世眼:世俗眼光(《晋书·阮籍传》”籍能为青白眼”),指势利之见。
- 文章道路:既指文学创作之路,亦暗喻人生历程(《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
富贵如浮云般虚幻缥缈,
文章才是毕生追寻的正道。
只可叹这世俗的眼光——
竟有一半,如碧纱笼般势利浅薄!
背景
本诗作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何绍基23岁,初入仕途时。诗人借”碧纱笼”典故,讽刺世人以势利眼光评判文章价值。”富贵浮云”之语,既显淡泊之志,亦含对文坛流俗的批判,较杜甫”文章憎命达”更显锐利。
赏析
- 对比艺术
(1)”富贵”与”文章”的价值对立,近李白”古来圣贤皆寂寞”。
(2)”浮云外”的超脱与”道路中”的坚守形成张力,似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 - 讽刺笔法
(1)”时世眼”直刺世俗势利,较罗隐”时来天地皆同力”更显辛辣。
(2)”半是碧纱笼”的量化表述,写尽文人遭遇的冷暖炎凉,近白居易”诗称国手徒为尔”。 - 结构精巧
(1)前两句立论,后两句转折,章法似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
(2)结句”半是”留白,暗示仍有知音存在,如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
评价
- 当世评点
龚自珍评:”二十字中有《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之讽。” - 后世定位
《晚晴簃诗汇》评:”较黄景仁’百无一用是书生’更见文人傲骨。”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