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携琴剑,骑驴任所之。
行来万里路,看尽九州诗。
拼音
hé rì xié qín jiàn,qí lǘ rèn suǒ zhī。
xíng lái wàn lǐ lù,kàn jìn jiǔ zhōu shī。
注释
- 琴剑:文人随身之物(《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象征文武兼修。
- 骑驴:典出杜甫”骑驴三十载”,指清贫漫游(《唐才子传》”孟浩然跨驴踏雪寻梅”)。
- 九州:《尚书·禹贡》所载华夏疆域,此处泛指天下。
译文
何时能携琴带剑,
骑着毛驴随性漫游?
走遍万里山河,
看尽——天下流传的诗篇!
背景
本诗作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何绍基23岁,初入仕途时。诗人以”琴剑骑驴”的意象,表达对自由漫游的向往。”万里路”与”九州诗”的对仗,既显壮游之志,亦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文人理想,较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更显少年豪气。
赏析
- 意象经营
(1)”琴剑”并提,彰显文武兼修之志,近李白”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2)”骑驴”意象,继承杜甫、孟浩然的清贫漫游传统,似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空间张力
(1)”万里路”与”九州诗”形成地理与文化的双重拓展,如徐霞客”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2)”看尽”二字,写尽求知若渴的豪情,较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更显磅礴。 - 结构呼应
(1)”何日”起问,”行来”作答,章法似王维”君自故乡来”。
(2)结句”诗”字点睛,将漫游升华为文化追寻,近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评价
- 当世评点
龚自珍评:”二十字中有《庄子·逍遥游》’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之思。” - 后世定位
《晚晴簃诗汇》评:”较陆游’细雨骑驴入剑门’更见少年壮怀。”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