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杂诗三首·其三

何绍基

手披蠹简对兰缸,抱膝能教薄冷降。
花为避风香入座,竹因爱月影摇窗。

拼音

shǒu pī dù jiǎn duì lán gāng,bào xī néng jiào bó lěng jiàng。
huā wèi bì fēng xiāng rù zuò,zhú yīn ài yuè yǐng yáo chuāng。

注释

  1. 蠹简​​:被虫蛀的古书(《庄子·天道》”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指珍贵典籍。
  2. ​​兰缸​​:兰膏灯盏(《楚辞·招魂》”兰膏明烛,华容备些”),喻雅致照明。
  3. ​​薄冷​​:微寒(《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雷乃发声”),指春夜轻寒。

译文

手捧古籍独对兰灯,
抱膝而坐,竟让春夜微寒退散。
花朵为避风而将香气送入座中,
青竹因爱月——任影子在窗前轻轻摇曳!

背景

本诗作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何绍基20岁,春夜读书时。诗人以”花避风””竹爱月”的拟人笔法,写书斋雅趣。”抱膝驱寒”之语,既显文人苦读之乐,亦含与自然万物的精神共鸣,较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更显孤寂中的丰盈。

赏析

  1. 拟人新境​​
    (1)”花避风”赋予植物以灵性,近姜夔”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竹爱月”将物理现象情感化,似苏轼”缺月挂疏桐”的移情手法。
  2. ​​书斋美学​​
    (1)”蠹简兰缸”构建文人精神空间,类李清照”赌书消得泼茶香”。
    (2)”香入座”与”影摇窗”形成嗅觉视觉交响,近王维”竹喧归浣女”的多感官描写。
  3. ​​炼字精微​​
    (1)”披”字写阅读姿态,”降”字显心境温暖,较陆游”晴窗细乳戏分茶”更富动态。
    (2)”摇”字既写竹影晃动,亦喻思绪起伏,如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

评价

  1. 当世评点​​
    阮元评:”二十字中有《文心雕龙·物色》’诗人感物,联类不穷’之妙。”
  2. ​​后世定位​​
    《晚晴簃诗汇》评:”较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更见物我交融。”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