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雁

何绍基

几日登楼眄好音,江乡田事最关心。
一声带得南来信,昨夜潇湘春雨深。

拼音

jǐ rì dēng lóu miǎn hǎo yīn,jiāng xiāng tián shì zuì guān xīn。
yī shēng dài dé nán lái xìn,zuó yè xiāo xiāng chūn yǔ shēn。

注释

  1. 眄好音​​:期盼佳讯(《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此处指等待雁信。
  2. ​​江乡田事​​:江南农事(《农政全书》”江南田事,以春耕为急”),诗人关注民生。
  3. ​​潇湘春雨​​:湖南春雨(《湘中记》”潇湘夜雨”),暗示南方农时。

译文

连日登楼眺望,期待雁声佳讯,
最牵挂江南农田的春耕事宜。
忽闻一声雁鸣捎来南方音信——
昨夜潇湘之地,已降下绵绵春雨!

背景

本诗作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何绍基21岁,客居北方时。诗人借”春雁传信”的意象,抒写对江南农事的关切。”春雨深”三字,既报农时利好,亦含游子思乡之情,较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更显细腻温厚。

赏析

  1. ​​意象经营​​
    (1)”雁声”与”春雨”形成听觉与视觉的通感,近杜甫”润物细无声”。
    (2)”登楼眄”的动态,强化期盼心理,似温庭筠”过尽千帆皆不是”。
  2. ​​情感层次​​
    (1)”田事关心”显士人忧民之怀,类范成大”乡村四月闲人少”。
    (2)”潇湘夜雨”暗含地域牵挂,较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更隐晦深沉。
  3. ​​炼字精微​​
    (1)”眄”字写凝望之态,”带”字赋雁以灵性,如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
    (2)”深”字既状雨量充沛,亦喻情感厚重,近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

评价

  1. 当世评点​​
    林则徐评:”二十字中有《诗经·豳风·七月》’同我妇子,馌彼南亩’之思。”
  2. ​​后世定位​​
    《晚晴簃诗汇》评:”较韦应物’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更见民生情怀。”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