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濛濛夕照催,野航载菊拨烟开。
芦花风里数声雁,惊起一江秋色来。
拼音
xì yǔ méng méng xī zhào cuī,yě háng zài jú bō yān kāi。
lú huā fēng lǐ shù shēng yàn,jīng qǐ yī jiāng qiū sè lái。
注释
- 黄香铁:何绍基友人,生平不详,或为书画家。
- 野航:荒野小舟(杜甫《南邻》”野航恰受两三人”),指隐逸之舟。
- 一江秋色:化用王安石”一江春水向东流”,此处写秋景壮阔。
译文
细雨迷蒙,夕阳催促着暮色,
一叶小舟载着菊花,拨开烟霭前行。
芦花荡里忽闻几声雁鸣,
惊动了——满江荡漾的秋意!
背景
本诗作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何绍基21岁,为友人画作题诗。诗人以”细雨野航”的隐逸画面,结合”雁惊秋色”的动态瞬间,将水墨画境转化为诗意空间。”一江秋色”之语,既写画作气韵,亦含对自然神韵的礼赞,较王维”江流天地外”更显灵动静谧的交融。
赏析
- 画意诗情
(1)”细雨濛濛”与”夕照催”构成朦胧光影,近米芾”米氏云山”的水墨韵味。
(2)”惊起秋色”以声破静,赋予画面动态,似郭熙”春山淡冶而如笑”的构图理念。 - 视听交响
(1)”数声雁”的听觉与”一江秋”的视觉交融,类王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拨烟开”的触觉想象,拓展画外意境,近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艺术追求。 - 炼字传神
(1)”催”字写夕阳迫暮,”惊”字状秋色跃动,较李清照”惊起一滩鸥鹭”更富层次。
(2)”载菊”细节暗示舟中人品性,如周敦颐”菊,花之隐逸者也”。
评价
- 当世评点
黄香铁自题画云:”得子贞(何绍基字)此诗,胜添十万峰峦。” - 后世定位
《清诗别裁》评:”二十八字中有《林泉高致》’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之画理。”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