潋滟重湖口,苍茫古渡头。
橹声多似雁,人影小如鸥。
岁熟鱼偏贱,山晴树未秋。
神仙不可遇,懒上岳阳楼。
拼音
liàn yàn chóng hú kǒu,cāng máng gǔ dù tóu。
lǔ shēng duō sì yàn,rén yǐng xiǎo rú ōu。
suì shú yú piān jiàn,shān qíng shù wèi qiū。
shén xiān bù kě yù,lǎn shàng yuè yáng lóu。
注释
- 湖口:鄱阳湖入长江口(《水经注》”湖口地据江湖之会”),今属江西九江。
- 重湖:指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方舆胜览》”鄱阳湖南通豫章,北带大江”)。
- 岳阳楼:湖南岳阳名胜(范仲淹《岳阳楼记》),此处暗指求仙访道。
译文
波光粼粼的江湖交汇处,
苍茫暮色笼罩古老渡头。
摇橹声如雁阵掠过水面,
舟中人影小似沙鸥一点。
丰收年景鱼儿反不值钱,
晴山中的树木尚未染秋。
既然难遇乘鹤的神仙,
也懒得再登——那岳阳楼!
背景
本诗作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何绍基23岁,游历江西时。诗人以”湖口泊舟”的日常场景,写江湖交汇的壮阔与民生百态。”懒登楼”之语,既显对求仙的失望,亦含对现实生活的接纳,较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更显从容务实。
赏析
- 视听交融
(1)”橹声似雁”的听觉与”人影如鸥”的视觉通感,近王维”竹喧归浣女”。
(2)”潋滟”水光与”苍茫”暮色构成色彩层次,似杜甫”星垂平野阔”。 - 社会观察
(1)”鱼贱”反写丰年,揭露谷贱伤农,类白居易”是岁江南旱”。
(2)”树未秋”既写实景,亦喻未到忧国之年,近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 炼字精警
(1)”重”字写江湖交汇,”古”字显历史沧桑,较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更富空间感。
(2)”懒”字以疏狂语写务实心,似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评价
- 当世评点
林则徐评:”四十字中有《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之讽。” - 后世定位
《晚晴簃诗汇》评:”较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更见青年士子清醒。”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