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道中

何绍基

半日磁州道,西风客㝱苏。
波平千树卧,芦断一鸥扶。
是处闻驱犊,何人正忆鲈。
同车呼老仆,仿佛泛江湖。

拼音

bàn rì cí zhōu dào,xī fēng kè mèng sū。
bō píng qiān shù wò,lú duàn yī ōu fú。
shì chù wén qū dú,hé rén zhèng yì lú。
tóng chē hū lǎo pú,fǎng fú fàn jiāng hú。

注释

  1. 磁州​​:今河北磁县(《元和郡县志》”磁州本汉魏郡武安县地”),清代属直隶。
  2. ​​㝱苏​​:从睡梦中醒来(《说文解字》”苏,桂荏也”,引申为苏醒),此处指旅人惊醒。
  3. ​​忆鲈​​:用张翰”莼鲈之思”典(《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指思乡之情。

译文

半日行进在磁州道上,
西风将车中浅眠的游子吹醒。
平静的水波映着倒伏的千树,
折断的芦苇旁有孤鸥独倚。
处处听见牧童驱犊的吆喝,
不知哪位游子正思念故乡的鲈鱼?
我呼唤同车的老仆——
此刻恍如共乘扁舟,泛游在江湖之间!

背景

本诗作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何绍基21岁,自京南归途中。诗人以”西风醒客”起笔,通过”树卧鸥扶”的萧瑟秋景与”驱犊忆鲈”的田园意象交织,构建出宦游与归隐的心理矛盾。”泛江湖”的结语,既写旅途恍惚,亦含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较柳宗元”孤舟蓑笠翁”更显孤寂中的洒脱。

赏析

  1. 意象经营​​
    (1)”千树卧”与”一鸥扶”形成数量与姿态的对比,近杜甫”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驱犊”声的乡土气息与”忆鲈”的文人雅思并置,似范成大”童孙未解供耕织”。
  2. ​​情感张力​​
    (1)”西风醒客”的物理刺激与”仿佛泛舟”的心理错觉对应,类李白”忽复乘舟梦日边”。
    (2)结句”呼老仆”的日常动作,将孤独感转化为共情体验,近苏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3. ​​炼字精微​​
    (1)”卧”字写树影平铺,”扶”字状鸥鸟依存,较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更富动态。
    (2)”泛江湖”的”泛”字,既指舟行,亦喻超脱,如《庄子·列御寇》”泛若不系之舟”。

评价

  1. 当世评点​​
    龚自珍评:”四十字中有《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之逸想。”
  2. ​​后世定位​​
    《晚晴簃诗汇》评:”较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更见宦游况味。”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