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

姚燮

寒风机上秋,愁绪如丝抽。
制衣寄欢着,欢身有妾愁。

拼音

hán fēng jī shàng qiū,chóu xù rú sī chōu。
zhì yī jì huān zhuó,huān shēn yǒu qiè chóu。

注释

  1. ​寒风机上秋​​:秋风吹动织机(《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暗示女子织布制衣。
  2. ​​欢​​:古代女子对情人的昵称(《乐府诗集·子夜歌》”欢愁侬亦惨”),此处指远行的丈夫。
  3. ​​妾愁​​:女子自述愁思(《古诗十九首》”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指思念之苦。

译文

秋风带着寒意吹动织机,
愁绪如丝线般被不断抽离。
我将制成的衣裳寄给远方的情郎,
可他穿上时——是否也能感受到我的愁意?

背景

本诗为姚燮拟古乐府之作,约作于清道光年间。诗人借南朝《子夜歌》旧题,以”织衣寄远”的传统意象,写女子秋日怀人之苦。”欢身有妾愁”之问,既显深情,亦含对男性不解闺怨的隐讽,较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更显个人化抒情。

赏析

  1. 意象经营​​
    (1)”丝抽”双关丝线纺织与愁思绵长,近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
    (2)”寒机”与”秋”的季节呼应,构建孤寂氛围,似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
  2. ​​情感张力​​
    (1)”制衣”的付出与”欢身”的疏离形成对比,类《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2)结句诘问打破单向思念,近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深情。
  3. ​​炼字精警​​
    (1)”抽”字既写纺织动作,又喻愁绪难断,较贺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更富动态。
    (2)”有”字将无形愁思物质化,似李清照”载不动许多愁”。

评价

  1. 当世评点​​
    龚自珍评:”二十字中有《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之悲。”
  2. ​​后世定位​​
    《晚晴簃诗汇》评:”较南朝《子夜四时歌》’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更见情思穿透力。”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