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树碧萋萋,暮云相向低。
春归莺亦散,剩有鹧鸪啼。
拼音
gōng shù bì qī qī,mù yún xiāng xiàng dī。
chūn guī yīng yì sàn,shèng yǒu zhè gū tí。
注释
- 宫树:宫廷中的树木(《三辅黄图》”汉宫中树多梧桐”),象征繁华消逝。
- 碧萋萋:草木青翠茂盛(《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暗含荒凉。
- 鹧鸪啼:鹧鸪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本草纲目》”鹧鸪性畏霜露,夜栖以木叶蔽身”),喻离别之悲。
译文
宫苑中的树木依旧青翠茂密,
暮色里云层低垂,仿佛要与树梢相接。
春天归去,黄莺也已飞散,
只剩下鹧鸪——在孤独地啼鸣!
背景
本诗约作于清道光年间,姚燮途经前朝宫苑时所作。诗人以”宫树暮云”的衰败景象,写朝代更迭的沧桑。”鹧鸪独啼”的结句,既刺统治者荒淫误国,亦含对历史循环的无奈,较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更显凄厉。
赏析
- 意象经营
(1)”碧萋萋”与”暮云低”形成色彩与空间的压抑感,近李贺”秋坟鬼唱鲍家诗”。
(2)”莺散”与”鹧鸪啼”的鸟声转换,暗示盛衰变迁,似杜甫”隔叶黄鹂空好音”。 - 历史隐喻
(1)”春归”双关季节与王朝气数,类李煜”林花谢了春红”。
(2)”剩有”二字写尽繁华褪尽,近姜夔”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炼字精警
(1)”相向低”的”低”字,既状云垂,亦喻王朝倾颓,较杜牧”落日楼台一笛风”更显沉重。
(2)”啼”字以声破寂,反增荒凉,如马致远”古道西风瘦马”。
评价
- 当世评点
龚自珍评:”二十字中有《诗经·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之致。” - 后世定位
《晚晴簃诗汇》评:”较许浑’鸟下绿芜秦苑夕’更见末世哀音。”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