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亭

姚燮

天半捩鹰隼,山云閒自秋。
千金亭下水,不向钓台流。

拼音

tiān bàn liè yīng sǔn,shān yún xián zì qiū。
qiān jīn tíng xià shuǐ,bù xiàng diào tái liú。

注释

  1. 千金亭​​:亭名,或为虚指(《史记·货殖列传》”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象征富贵之地。
  2. ​​捩鹰隼​​:鹰隼盘旋(《说文解字》”捩,拗也”),形容猛禽在空中急转。
  3. ​​钓台​​:严子陵钓台(《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字子陵,耕于富春山”),喻隐逸高洁。

译文

半空中鹰隼盘旋急转,
山间云气悠闲地透着秋意。
千金亭下的流水——
却不肯向着严子陵钓台的方向流去!

背景

本诗约作于清道光年间,姚燮游历江南时。诗人借”鹰隼盘空”与”亭水不流”的意象对比,讽喻世人追逐富贵而背离隐逸本真。”不向钓台”之语,既刺世风浊浊,亦含对严子陵高风的追慕,较李白”昭昭严子陵”更显愤世嫉俗。

赏析

  1. 意象经营​​
    (1)”鹰隼捩天”的凌厉与”山云自秋”的闲淡形成张力,近杜甫”决眦入归鸟”。
    (2)”亭水不流”的悖理描写,暗讽富贵如死水,似李贺”空山凝云颓不流”。
  2. ​​象征体系​​
    (1)”钓台”作为精神坐标,反衬”千金亭”的世俗沉沦,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2)”閒自秋”三字,写自然超脱而人世纷扰,近王维”行到水穷处”。
  3. ​​炼字精警​​
    (1)”捩”字状鹰隼疾转,较陆游”铁马秋风大散关”更显动态凌厉。
    (2)”不向”二字斩钉截铁,似罗隐”采得百花成蜜后”的冷峻批判。

评价

  1. 当世评点​​
    龚自珍评:”二十字中有《楚辞·渔父》’世人皆浊我独清’之激愤。”
  2. ​​后世定位​​
    《晚晴簃诗汇》评:”较范仲淹’云山苍苍,江水泱泱’更见士人风骨。”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