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岸

姚燮

断岸独鸣犬,遥山半入霞。
西风矮篱落,开到木棉花。

拼音

duàn àn dú míng quǎn,yáo shān bàn rù xiá。
xī fēng ǎi lí luò,kāi dào mù mián huā。

注释

  1. 断岸​​:陡峭的河岸(《水经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指荒僻水岸。
  2. ​​半入霞​​:山影半隐于霞光(谢朓”余霞散成绮”),写黄昏景象。
  3. ​​木棉花​​:岭南花卉(《南方草木状》”木棉树高大,花红似火”),象征坚韧生命力。

译文

荒僻的河岸传来孤犬吠声,
远处的山峦半浸在晚霞之中。
西风吹过低矮的篱笆院落——
忽见一树火红的木棉花,正在倔强绽放!

背景

本诗约作于清道光年间,姚燮游历岭南时。诗人以”断岸犬吠”的荒凉与”木棉怒放”的炽烈对照,写逆境中的生命张力。”西风篱落”之景,既显漂泊孤寂,亦含对南国风物的惊叹,较苏轼”菊残犹有傲霜枝”更富野性生命力。

赏析

  1. 意象经营​​
    (1)”独鸣犬”与”木棉花”形成孤寂与热烈的反差,近杜甫”感时花溅泪”。
    (2)”半入霞”的朦胧与”开到”的强烈形成视觉冲击,似李贺”桃花乱落如红雨”。
  2. ​​空间层次​​
    (1)由近处”断岸”到远方”遥山”,再聚焦”篱落”局部,如马远”边角之景”。
    (2)”西风”作为贯穿性意象,连接荒岸与鲜花,类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
  3. ​​炼字精警​​
    (1)”独”字写犬吠之孤,”半”字状山霞交融,较王维”大漠孤烟直”更富层次。
    (2)”开”字力透纸背,赋予木棉抗争意味,近陆游”驿外断桥边”。

评价

  1. 当世评点​​
    龚自珍评:”二十字中有《周易·革卦》’天地革而四时成’之气象。”
  2. ​​后世定位​​
    《晚晴簃诗汇》评:”较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更见生命孤勇。”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