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

姚燮

清飂钟梵落青天,高阁高悬松树巅。
千岁鹤巢无鹤住,老僧挂衲抱云眠。

拼音

qīng liáo zhōng fàn luò qīng tiān,gāo gé gāo xuán sōng shù diān。
qiān suì hè cháo wú hè zhù,lǎo sēng guà nà bào yún mián。

注释

  1. 清飂​​:清凉的山风(《说文》”飂,高风也”),特指山寺高处的清风。
  2. ​​钟梵​​:钟声与诵经声(王维”钟梵送昏晓”),指佛寺的宗教氛围。
  3. ​​挂衾​​:将僧袍随意搭挂(《景德传灯录》”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表现僧人超脱之态。

译文

清风中钟声梵唱飘落青天,
高阁凌空悬挂在松树之巅。
千年的鹤巢不见仙鹤踪影,
只有老僧搭着僧袍枕云而眠。

背景

本诗作于道光年间,姚燮游历浙东天童寺等名刹时。诗人以”高阁悬空”的险绝与”老僧眠云”的闲适相对照,写佛门超越尘俗的境界。”鹤巢无鹤”的意象,既显寺院空寂,亦含对道教长生幻想的解构,较贾岛”鸟宿池边树”更富禅意。

赏析

  1. 空间经营​​
    (1)纵向:”钟梵落天”与”高阁悬巅”构成神圣空间轴线,近李白”危楼高百尺”。
    (2)横向:”鹤巢”与”僧眠”形成虚实对照,似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拓展。
  2. ​​宗教哲思
    (1)”无鹤住”打破道教仙鹤象征,体现佛家”诸法空相”思想,类王维”空山不见人”。
    (2)”抱云眠”以云为榻,较寒山”枕石漱流”更显大乘佛教的圆融自在。
  3. ​​视听通感
    (1)”钟梵落”将声音具象化,近杜甫”晨钟云外湿”的联觉手法。
    (2)”松树巅”的视觉奇险与”抱云眠”的触觉虚化形成艺术张力。

评价​

  1. ​当世评点
    龚自珍评:”二十字中有《维摩诘经》’心净则佛土净’之妙谛。”
  2. ​后世定位
    《清诗精华录》评:”较常建’曲径通幽处’更得禅寺三昧。”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