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传府檄减民征,谷税新蠲市价平。
忽忆吾乡遭海涨,西风尚急泽鸿声。
拼音
zuó chuán fǔ xí jiǎn mín zhēng,gǔ shuì xīn juān shì jià píng。
hū yì wú xiāng zāo hǎi zhǎng,xī fēng shàng jí zé hóng shēng。
注释
- 府檄:官府文书(《汉书·高帝纪》”檄告天下”),指减免赋税的通告。
- 蠲:免除(《周礼·地官》”蠲其征役”),此处指税收减免。
- 泽鸿:水泽中的大雁(《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集于中泽”),喻流离失所的灾民。
译文
昨日传来官府减免赋税的文书,
新免的谷税让市价趋于平稳。
忽然想起故乡正遭海潮侵袭——
西风里仍传来灾民如鸿雁般的哀鸣!
背景
本诗作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姚燮44岁途经浙江长安镇时。诗人以”减税价平”的喜讯与”海涨民困”的惨状相对照,揭露地域间民生差异。”泽鸿声”之叹,既写灾民流离,亦刺官吏漠视,较白居易”是岁江南旱”更显批判锋芒。
赏析
- 对比艺术
(1)”减征”的喜讯与”海涨”的噩耗并置,近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市价平”的安稳与”鸿声急”的动荡形成声画反差,似张籍”农夫税多长辛苦”。 - 社会批判
(1)”忽忆”二字打破表面颂扬,转向深刻揭露,类范成大”无力买田聊种水”。
(2)”西风急”既写自然气候,亦喻政治寒流,近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 - 炼字精警
(1)”传”与”忆”构成时空跳跃,”尚急”强调灾情持续,较韦应物”邑有流亡愧俸钱”更显沉痛。
(2)”泽鸿”意象浓缩《诗经》”鸿雁”传统,如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的民本情怀。
评价
- 当世评点
黄燮清评:”二十八字中有《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之思。” - 后世定位
《晚晴簃诗汇》评:”较元结《贼退示官吏》更见诗人良知。”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