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燮

杜宇青山苦竹门,凄凉别馆梦王孙。
年年隔水春奁月,照见桃花有泪痕。

拼音

dù yǔ qīng shān kǔ zhú mén,qī liáng bié guǎn mèng wáng sūn。
nián nián gé shuǐ chūn lián yuè,zhào jiàn táo huā yǒu lèi hén。

注释

  1. ​​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楚辞·九歌·湘君》”石濑兮浅浅”),此处指江畔孤石。
  2. ​​杜宇​​:杜鹃鸟(《华阳国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啼声似”不如归去”。
  3. ​​春奁月​​:如梳妆镜般的春月(温庭筠”照花前后镜”),喻女子对月伤怀。

译文

杜鹃啼血的青山下,苦竹掩映着柴门,
在凄凉的客馆里,我梦见了远行的王孙。
年复一年,春月如镜隔水相照——
竟映出桃花瓣上未干的泪痕!

背景

本诗约作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姚燮41岁漂泊楚地时。诗人以”杜鹃苦竹”的哀景与”桃花泪痕”的艳凄相对,写羁旅中对故人的思念。”春奁月”之喻,既显孤独自照,亦含红颜易逝之悲,较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更显凄艳。

赏析

  1. 意象经营​​
    (1)”杜宇”与”王孙”形成声画互文,近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
    (2)”桃花泪痕”将自然物人格化,似李贺”幽兰露,如啼眼”的通感手法。
  2. ​​时空叠印​​
    (1)”年年”的循环时间与”隔水”的阻隔空间交织,类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
    (2)”梦王孙”的虚幻与”照泪痕”的实景对照,近温庭筠”玲珑骰子安红豆”。
  3. ​​炼字精警​​
    (1)”苦”字双关竹味与人心,”奁”字以闺阁物象写月色,较晏几道”当时明月在”更富女性色彩。
    (2)”有泪痕”三字力透纸背,如杜甫”感时花溅泪”的移情极致。

评价

  1. 当世评点​​
    龚自珍评:”二十八字中有《九歌·山鬼》’风飒飒兮木萧萧’之哀艳。”
  2. ​​后世定位​​
    《晚晴簃诗汇》评:”较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更见血泪交迸。”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