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拼音

shuǐ guāng liàn yàn qíng fāng hǎo,
shān sè kōng méng yǔ yì qí。
yù bǎ xī hú bǐ xī zǐ,
dàn zhuāng nóng mǒ zǒng xiāng yí。

注释​

  1. ​​潋滟​​:水波荡漾貌(《文选》”水光潋滟”)
  2. ​​空蒙​​:烟雨迷离状(谢朓”空蒙如薄雾”)
  3. ​​西子​​:西施(《吴越春秋》载其”淡妆临水,浓抹照镜”)
  4. ​​总相宜​​:化用《诗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审美观

译文​

晴日里波光荡漾分外美丽,
烟雨中山色朦胧更显神奇。
若将西湖比作绝代西施,
无论淡妆浓妆都恰到好处。

背景​

  • ​​时间​​:熙宁六年(1073年)春(与第一首同时作)
  • ​​历史背景​​:
    • 苏轼疏浚西湖工程前期
    • 新党执政下的外任时期
  • ​​文学动机​​:
    • 确立西湖美学典范
    • 探索比喻艺术新高度

赏析​

​​艺术特色​​:

  1. ​​比喻革命​​:
    • 本体与喻体双重美感叠加
    • “淡妆浓抹”的动态审美标准
  2. ​​时空压缩​​:
    • 晴雨并置的蒙太奇手法
    • 瞬间捕捉气象万千
  3. ​​语言创新​​:
    • “方好/亦奇”的辩证表达
    • “总相宜”的普适审美判断

​​思想内涵​​:

  • “天人合一”的宋代理学观
  • 超越政治失意的审美超越
  • 传统山水诗的范式突破

评价​

  • ​​杨万里​​:”西湖定评,千古绝唱”(《诚斋诗话》)
  • ​​王国维​​:”比喻艺术的巅峰”(《人间词话》)
  • ​​现代研究​​:
    • “中国风景美学的核心文本”(《中国美学史》)
    • “宋代士大夫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苏轼研究》)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