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拼音

héng kàn chéng lǐng cè chéng fēng,
yuǎn jìn gāo dī gè bù tóng。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zhī yuán shēn zài cǐ shān zhōng。

注释​

  1. ​​西林​​:庐山西林寺(东晋慧远创建,《高僧传》载其”净土宗祖庭”)
  2. ​​横看侧看​​:化用《华严经》”一花一世界”的观照方法
  3. ​​真面目​​:佛教术语(《楞严经》”见见之时,见非是见”)
  4. ​​缘​​:双关”因为”与佛家”因缘”

译文​

横看是连绵山岭,侧观成陡峭奇峰,
远眺近望姿态迥异,高处低处景不同。
难识庐山真实样貌,
只因为自己正处此山之中。

背景​

  • ​​时间​​: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苏轼由黄州移汝州途经庐山)
  • ​​历史背景​​:
    • “乌台诗案”后贬谪期满
    • 禅宗思想成熟期
  • ​​文学动机​​:
    • 探索山水与哲理的融合
    • 实践”以禅入诗”的创作理念

赏析​

​​艺术特色​​:

  1. ​​观照方式​​:
    • 空间维度:”横侧远近高低”的多维透视
    • 思维向度:”不识-只缘”的禅悟结构
  2. ​​语言创新​​:
    • “面目”的拟人化哲学
    • “缘”字的双关妙用
  3. ​​声韵设计​​:
    • “峰-同-中”的ong韵循环往复
    • “不识”的否定式顿挫

​​思想内涵​​:

  • “当局者迷”的认知哲学
  • “物我关系”的禅学思考
  • 传统题壁诗的哲理升华

评价​

  • ​​黄庭坚​​:”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山谷题跋》)
  • ​​王国维​​:”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人间词话》)
  • ​​现代研究​​:
    • “宋代哲理诗的典范”(《宋诗选注》)
    • “中国观物美学的核心文本”(《中国美学史》)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