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拼音
zhú wài táo huā sān liǎng zhī,
chūn jiāng shuǐ nuǎn yā xiān zhī。
lóu hāo mǎn dì lú yá duǎn,
zhèng shì hé tún yù shàng shí。
注释
- 惠崇:北宋僧人画家(《图画见闻志》载其”工画鹅雁鹭鸶”)
- 鸭先知:化用孟郊”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的理趣
- 蒌蒿:水草(《本草纲目》”茎可食,江淮人采之”)
- 河豚:长江洄游鱼类(《太平广记》载”吴人嗜之,烹调得法则美”)
- 欲上时:指春季河豚溯江产卵的物候特征
译文
竹林外绽放着两三枝桃花,
春江回暖是戏水鸭子最先感知。
蒌蒿铺满岸边芦苇刚吐嫩芽,
这正是河豚将要逆流而上的时节。
背景
- 时间:元丰八年(1085年)春(苏轼结束黄州贬谪返京途中)
- 历史背景:
- 神宗去世哲宗即位
- 旧党重新得势
- 文学动机:
- 题咏惠崇《春江晚景图》
- 寄托政治寒冬将过的希望
赏析
艺术特色:
- 画意诗情:
- “竹外桃花”的色彩构图
- “水暖鸭知”的动态捕捉
- 感官交响:
- 视觉:桃红芦短的春色
- 触觉:水温变化的暗示
- 语言创新:
- “先知”的科学观察
- “欲上”的拟人化想象
思想内涵:
- “鸭先知”的实践认知论
- “河豚上”的生命律动感
- 传统题画诗的意境拓展
评价
- 黄庭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谷题跋》)
- 杨万里:”春之消息,尽在二十八字”(《诚斋诗话》)
- 现代研究:
- “宋代题画诗的典范”(《中国题画诗史》)
- “物候学的诗意表达”(《苏轼与自然科学》)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