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拼音
hé jìn yǐ wú qíng yǔ gài,
jú cán yóu yǒu ào shuāng zhī。
yī nián hǎo jǐng jūn xū jì,
zuì shì chéng huáng jú lǜ shí。
注释
- 刘景文:北宋将领刘季孙(《宋史》载其”晚节益壮”)
- 擎雨盖:喻荷叶如伞(《楚辞》”荷衣兮蕙带”意象转化)
- 傲霜枝:化用陶渊明”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 橙黄橘绿:暗用屈原《橘颂》”青黄杂糅”的坚贞象征
译文
荷花凋零已无遮雨的叶盖,
菊花虽残仍有傲霜的枝条。
一年中最美的景致你要记住,
正是这橙黄橘绿的深秋时节。
背景
- 时间:元祐五年(1090年)秋(苏轼任杭州知州时)
- 历史背景:
- 旧党执政后期
- 刘景文年近六旬仍壮志未酬
- 文学动机:
- 勉励友人老当益壮
- 探索”衰中见盛”的诗歌意境
赏析
艺术特色:
- 意象对比:
- “荷尽”与”菊残”的衰败表象
- “傲霜枝”与”橘绿时”的内在生机
- 色彩美学:
- “橙黄橘绿”的暖色调运用
- 突破传统悲秋的冷色系
- 语言创新:
- “擎雨盖”的动态比喻
- “君须记”的对话感
思想内涵:
- “衰败中的生机”辩证观
- “晚节尤美”的人生价值观
- 传统赠答诗的境界提升
评价
- 黄庭坚:”于肃杀中见生机,古今绝唱”(《山谷题跋》)
- 陆游:”一扫悲秋之气”(《老学庵笔记》)
- 现代研究:
- “宋代生命诗学的典范”(《苏轼诗歌研究》)
- “中年美学的诗意表达”(《中国中古诗歌史》)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