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萧散满霜风,
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
道人轻打五更钟。
拼音
bái tóu xiāo sàn mǎn shuāng fēng,
xiǎo gé téng chuáng jì bìng róng。
bào dào xiān shēng chūn shuì měi,
dào rén qīng dǎ wǔ gēng zhōng。
注释
- 纵笔:即兴创作(《东坡题跋》载”率意而书,谓之纵笔”)
- 霜风:双关自然风寒与政治风霜(《楚辞》”霜露惨凄而交下”意象转化)
- 道人:惠州嘉祐寺僧人(苏轼贬惠时常往参禅)
- 五更钟:佛寺晨钟(《高僧传》载”钟声可破昏聩”)
译文
白发萧疏饱经风霜,
小阁藤床托着病弱身躯。
有人传报先生春睡正酣,
道人特意轻敲五更晨钟。
背景
- 时间:绍圣四年(1097年)春(苏轼贬谪惠州后期)
- 历史背景:
- 新党再度执政
- “春睡美”传至京师致再贬儋州
- 文学动机:
- 记录贬谪生活片段
- 实践”苦中作乐”的诗学主张
赏析
艺术特色:
- 细节白描:
- “萧散霜风”的自我画像
- “轻打钟”的听觉细节
- 反讽结构:
- 表面:闲适的春睡图
- 深层:政治迫害的隐喻
- 语言创新:
- “报道”的戏剧化叙事
- “春睡美”的悖论式表达
思想内涵:
- “处变不惊”的生命态度
- “钟声破妄”的禅悟境界
- 传统纪事诗的反讽突破
评价
- 黄庭坚:”字字皆作金石声”(《山谷题跋》)
- 陆游:”读之令人肃然”(《老学庵笔记》)
- 现代研究:
- “贬谪文学的另类表达”(《苏轼岭南时期创作研究》)
- “宋代纪事诗的反讽典范”(《中国古代纪事诗研究》)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