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二胜·栖贤三峡桥

苏轼

吾闻泰山石,积日穿线溜。
况此百雷霆,万世与石斗。
深行九地底,险出三峡右。
长输不尽溪,欲满无底窦。
跳波翻潜鱼,震响落飞狖。
清寒入山骨,草木尽坚瘦。
空濛烟霭间,澒洞金石奏。
弯弯飞桥出,激激半月彀。
玉渊神龙近,雨雹乱晴昼。
垂瓶得清甘,可咽不可漱。

拼音

wú wén tài shān shí,
jī rì chuān xiàn liù。
kuàng cǐ bǎi léi tíng,
wàn shì yǔ shí dòu。
shēn xíng jiǔ dì dǐ,
xiǎn chū sān xiá yòu。
cháng shū bù jìn xī,
yù mǎn wú dǐ dòu。
tiào bō fān qián yú,
zhèn xiǎng luò fēi yòu。
qīng hán rù shān gǔ,
cǎo mù jìn jiān shòu。
kōng méng yān ǎi jiān,
hòng dòng jīn shí zòu。
wān wān fēi qiáo chū,
jī jī bàn yuè gòu。
yù yuān shén lóng jìn,
yǔ báo luàn qíng zhòu。
chuí píng dé qīng gān,
kě yàn bù kě shù。

注释​

  1. ​​栖贤三峡桥​​:庐山名胜(《庐山志》载”北宋祥符年间建”)
  2. ​​线溜​​:水滴穿石(《汉书》”泰山之溜穿石”)
  3. ​​飞狖​​:猿猴类动物(《山海经》”狖善啸”)
  4. ​​玉渊​​:栖贤寺旁深潭(《方舆胜览》”其深莫测”)
  5. ​​雨雹​​:瀑布飞溅如雹(《水经注》”悬流飞瀑,冬夏不竭”)

译文​

我闻泰山石,经年被水滴穿。
何况这如百雷轰鸣,万世与岩石搏斗的激流?
深行九地之下,险峻更胜三峡右。
长流不尽的溪水,欲灌无底深洞不休。
跳浪惊翻潜鱼,震响吓落飞猿。
清寒沁入山骨,草木尽显坚瘦。
空蒙烟霭之间,轰响如金石合奏。
弯弯飞桥横跨,如激射的半月弯钩。
临近玉渊神龙居所,晴日忽降雨雹乱投。
垂瓶取得清甜水,可饮却不宜漱口。

背景​

  • ​​时间​​: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与《开先漱玉亭》为同期创作)
  • ​​历史背景​​:
    • 北宋文人山水审美成熟期
    • 庐山佛教文化鼎盛
  • ​​文学动机​​:
    • 记录三峡桥奇险景观
    • 探索”山水有灵”的诗学表达

赏析​

​​艺术特色​​:

  1. ​​力量描写​​:
    • “百雷霆/万世斗”的时空张力
    • “跳波/震响”的感官冲击
  2. ​​结构布局​​:
    • 纵向:从”九地底”到”飞桥出”
    • 横向:”烟霭间”的空间拓展
  3. ​​语言创新​​:
    • “坚瘦”形容草木的陌生化
    • “可咽不可漱”的悖论表达

​​思想内涵​​:

  • “自然伟力”的敬畏之心
  • “山水有灵”的生态意识
  • 传统纪游诗的形神兼备

评价​

  • ​​黄庭坚​​:”字字皆从险中得”(《山谷题跋》)
  • ​​范成大​​:”古今瀑布诗,此当为第一”(《吴船录》)
  • ​​现代研究​​:
    • “宋代山水诗的力学之美”(《宋诗的自然观》)
    • “生态审美的早期表达”(《中国生态诗学研究》)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